《國語辭典》:菩提 拼音:pú tí
《漢語大詞典》:五子
(1). 夏 太康 昆弟五人。《楚辞·离骚》:“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朱熹 集注:“五子为 太康 昆弟五人。” 唐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夏 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一说为 太康 弟。 游国恩 《离骚纂义》引 王引之 曰:“ 五子 ,即 五观 也。”
(2).指 宋 代的 周敦颐 、 程颢 、 程颐 、 张载 、 朱熹 。 清 何凌汉 《宋元学案叙》:“余生於 濂溪 之乡,幼禀庭训,读 宋 五子书。”
(3).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干支相配六十年间有五个子年,故称。《汉书·律历志上》:“日有六甲,辰有五子。” 颜师古 注:“六甲之中唯甲寅无子,故有五子。”《国语·周语下》:“夫六,中之色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
(4).树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子》:“ 裴渊 《广州记》曰:‘五子树,实如梨,里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乱金疮。’”
(2).指 宋 代的 周敦颐 、 程颢 、 程颐 、 张载 、 朱熹 。 清 何凌汉 《宋元学案叙》:“余生於 濂溪 之乡,幼禀庭训,读 宋 五子书。”
(3).谓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干支相配六十年间有五个子年,故称。《汉书·律历志上》:“日有六甲,辰有五子。” 颜师古 注:“六甲之中唯甲寅无子,故有五子。”《国语·周语下》:“夫六,中之色也。” 三国 吴 韦昭 注:“天有六甲,地有五子,十一而天地毕矣。”
(4).树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五子》:“ 裴渊 《广州记》曰:‘五子树,实如梨,里有五核,因名五子。治霍乱金疮。’”
《漢語大詞典》:扶苏(扶蘇)
亦作“ 扶胥 ”。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
(1).树名。《诗·郑风·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毛 传:“扶苏,扶胥,小木也。” 马瑞辰 通释:“《释木》:‘辅,小木。’小木即木之名。 钱大昕 曰:‘扶、辅声义皆相近,长言为扶苏,急言为辅。’其説是也……胥、疏、苏叠韵,古通用。”
(2).古代兵车上的藩盾。《周礼·夏官·司戈盾》“及舍,设藩盾,行则敛之” 汉 郑玄 注:“藩盾,盾可以藩卫者,如今之扶苏与?” 孙诒让 正义:“云今之扶苏者…… 惠士奇 云:‘苏与胥古文通,故扶苏一作扶胥,盖 秦 汉 间语, 周 之藩盾也。建之乘车,以蔽左右;军旅会同,前后拒守,在车两藩,故曰藩盾。’”《六韬·军用》:“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武卫大扶胥三十六乘……武翼大櫓矛戟扶胥七十二具。”
(3).扶助。《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南朝 梁 陶弘景 《华阳颂》:“重离儻或似,七元乃扶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