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柴门(柴門)  拼音:chái mén
1.以树枝、木干做成的门。形容朴素简陋的居所。唐。王维 辋川閒居赠裴秀才迪诗:「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也作「柴扉」。
2.杜门、闭门。《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震太尉印绶,于是柴门绝宾客。」
《漢語大詞典》:柴门(柴門)
犹杜门,闭门。后汉书·杨震传:“夜遣使者策收 震 太尉印綬,於是柴门絶宾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生归,殯母已,柴门谢客。”
《國語辭典》:柴扉  拼音:chái fēi
以树枝木干做成的门。形容简陋的居所。《文选。范云。赠张徐州谡诗》:「还闻稚子说,有客款柴扉。」唐。王维 送别诗:「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也作「柴门」。
《國語辭典》:柴桑  拼音:chái sāng
1.地名。位于江西省九江县西南。汉置,属豫章郡。东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取荆州,刘备派诸葛亮见孙权于此。晋陶潜故里。
2.借指故里。唐。杜甫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晋肃入蜀余下沔鄂诗:「正解柴桑缆,仍看蜀道行。」
《國語辭典》:柴荆(柴荊)  拼音:chái jīng
以柴、荆筑成的门。唐。杜甫〈羌村〉诗三首之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白居易〈秋游原上〉诗:「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漢語大詞典》:柴关(柴關)
(1).柴门。 唐 刘长卿 《送郑十二还庐山别业》诗:“ 潯阳 数亩宅,归卧掩柴关。” 元 张可久 《水仙子·湖上小隐》曲:“歌《白石烂》,赋《行路难》,紧闭柴关。” 清 姚鼐 《雨晴出庐江寄诸同学》诗:“邈彼二三子,送我出柴关。”
(2).犹寒舍。 唐 李涉 《山居送僧》诗:“失意因休便买山,白云深处寄柴关。” 明 李东阳 《雪不止迭前韵》:“漫将春雪比冰山,日薄风稀渐改颜。怯势已销红兽炭,欣贫犹拥旧柴关。”
分類:柴门寒舍
《韵府拾遗 佳韵》:掩柴
张祜诗洗钵前临水窥门外掩柴
《國語辭典》:柴车(柴車)  拼音:chái chē
1.运柴的车辆。
2.简陋的车。《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唐。王勃〈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策藜杖而非遥,整柴车之有日。」
《國語辭典》:茅柴  拼音:máo chái
劣质酒。宋。吴聿《观林诗话》:「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宋。王谌〈渔父词。湘妃泪〉词:「春浪急,石矶寒,买得茅柴味亦酸。」
《國語辭典》:茅柴酒  拼音:máo chái jiǔ
劣酒。明。冯时化《酒史。卷上。酒品。第二》:「茅柴酒,书言故事恶酒曰茅柴。」《警世通言。卷八。崔待诏生死冤家》:「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
分類:薄酒
《國語辭典》:燔柴  拼音:fán chái
祭天之礼。《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
《漢語大詞典》:柴扃
犹柴门。亦以指贫寒的家园。 唐 杜牧 《忆归》诗:“ 新城 非故里,终日想柴扃。” 唐 吴融 《西陵夜居》诗:“寒潮落远汀,暝色入柴扃。” 前蜀 韦庄 《江上村居》诗:“本无踪跡恋柴扃,世乱须教识道情。”
《國語辭典》:柴市  拼音:chái shì
1.贩卖木柴的市集。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我那功名在翰林院出职,可则刬地著我在柴市里迁除。」
2.地名。位于北平市府学胡同,教忠坊西北。元时杀宋丞相文天祥于此,明初就其地建文丞相祠。
《漢語大詞典》:钦柴(欽柴)
谓恭行燔柴祭天之礼。文选·扬雄〈甘泉赋〉:“于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 李善 注:“恭敬燔柴,尊崇所祈也。” 宋 曾巩 《郊祀庆成》诗:“即祚謳歌后,钦柴礼数新。”
《漢語大詞典》:柴桑翁
(1).指 晋 陶潜 。因其晚年隐居 柴桑 ,故称。 宋 朱熹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结客载酒过伯休新居分韵得中字》:“愿书今日怀,远寄 柴桑翁 。”
(2).指 晋 刘遗民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近见士子多使 柴桑翁 为 陶渊明 ,不知 刘遗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参见“ 柴桑令 ”。
《漢語大詞典》:柴桑令
指 东晋 末隐寓 庐山 西林寺 的 刘遗民 。因其曾为 柴桑 令,故称。 唐 白居易 《宿西林寺》诗:“木落天晴山翠开,爱山骑马入山来,心知不及 柴桑 令,一宿 西林 便却回。”
《國語辭典》:柴望  拼音:chái wàng
古代的两种祭礼,烧柴祭天称为「柴」,祭山川称为「望」。《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辛卯,柴望岱宗,登封太山。」《封神演义》第九八回:「江山依旧承柴望,社稷重新乐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