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4,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直柔
草柔
柔指
柔木
柔滑
清柔
柔黄
柔颜
慈柔
柔驯
柔立
柔伏
媚柔
柔色
佞柔
《漢語大詞典》:直柔
坦率温和。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文叔 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
分類:坦率温和
《骈字类编》:草柔
元史河渠志用物之效草虽至柔柔能狎水水渍之生泥泥与草并力重如碇
《漢語大詞典》:柔指
纤柔的手指。 唐 韩愈 《龊龊》诗:“妖姬坐左右,柔指发哀弹。”
分類:纤柔手指
《漢語大詞典》:柔木
(1).质地柔韧之木。亦指可制琴瑟的桐、梓等木。《诗·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丝。”《诗·小雅·巧言》:“荏染柔木,君子树之。” 毛 传:“柔木,椅、桐、梓、漆也。”
(2).借指琴瑟。 晋 陆机 《七徵》:“激长歌於丹唇,发鏗鏘乎柔木。”
《漢語大詞典》:柔滑
(1).柔软润滑。周礼·考工记·鲍人:“革欲其荼白,而疾澣之,则坚;欲其柔滑,而腛脂之,则需。”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 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唐 白居易 《冷泉亭记》:“水与阶平……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 茅盾 《子夜》十八:“你的嘴依然那样红,臂膊依然那样柔滑。你的眼睛依然那样会说话。”
(2).谓处世圆滑。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风俗之不可为也,必人心柔滑,不知有是非曲直之性,而后君子之泽以尽。”
《漢語大詞典》:清柔
清明温和。 宋 陆游 《春晴出游》诗:“今晨忽良已,风日亦清柔。”
分類:清明温和
《漢語大詞典》:柔黄
淡黄,嫩黄。 宋 周邦彦 《蝶恋花·咏柳》词:“浅浅柔黄轻蜡透,过尽冰霜,便与春争秀。”
分類:淡黄嫩黄
《漢語大詞典》:柔颜(柔顔)
(1).柔嫩的容颜。 唐 皎然 《妙喜寺达公禅斋寄李司直公孙房都曹德裕从事方舟颜武康士骋四十二韵》:“天上生白榆,葳蕤信好折。实可反柔颜,花堪养玄髮。” 唐 元稹 《青云驿》诗:“大帝直南北,羣仙侍东西……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
(2).和悦的面色。新唐书·刘洎传:“陛下降慈旨,假柔颜,虚心听纳,犹恐羣臣惴缩不敢进。”
《漢語大詞典》:慈柔
仁慈温和。 宋 司马光 《故处士赠都官郎中司马君行状》:“夫人为人慈柔勤俭,中外宗族咸慕仰之。”
分類:仁慈温和
《漢語大詞典》:柔驯(柔馴)
柔顺驯服。列子·黄帝:“ 周宣王 之牧正,有役人 梁鸯 者,能养野禽兽,委食於园庭之内,虽虎狼鵰,鶚之类,无不柔驯者,雄雌在前,孳尾成羣,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 巴金 《灭亡》第十章:“宣传爱的人杀起人来,吃起人来,更是何等凶残。难道我们还嫌被杀被吃的人尚不够柔驯吗?”
分類:柔顺驯服
《漢語大詞典》:柔立
谓以温和的品性立身处世。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宽栗而柔立,土之德也。” 唐 李翱 《左仆射傅公神道碑》:“夫人 南阳 张氏 ,柔立善断。”
《漢語大詞典》:柔伏
(1).柔软调伏。景德传灯录·摩诃迦叶:“昔为锻金师,善明金性,使其柔伏。”
(2).柔化驯服。 明 唐顺之 《重修宜兴县学记》:“是故学校以教士,而养之以礼乐,以柔伏其速成躁进之心。”
分類:柔软驯服
《漢語大詞典》:媚柔
柔顺奉承。 宋 王安石 《赠曾子固》诗:“挟才乘气不媚柔,羣儿谤伤均一口。”
分類:柔顺奉承
《國語辭典》:柔色  拼音:róu sè
和悦的容态。《礼记。内则》:「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
分類:和颜悦色
《漢語大詞典》:佞柔
谄佞柔媚。新唐书·杨虞卿传:“ 虞卿 佞柔,善谐丽权幸,倚为姦利。” 宋 梅尧臣 《送李逢原》诗:“行当思吾言,非教子佞柔。”
分類:谄佞柔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