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茹柔
娇柔
柔软
柔毛
柔绿
宽柔
体柔
柔良
柔柯
柔德
柔祇
善柔
桑柔
阴柔
柔佞
《骈字类编》:茹柔
左传子荡射子罕之门疏服虔云言子罕不阿同族亦逐乐辔以正国法忠之至也及乐辔射其门畏从华弱之罚复善乐辔如初是为茹柔吐刚丧其志矣
《國語辭典》:娇柔(嬌柔)  拼音:jiāo róu
妩媚且温柔。宋。张先归朝欢。声转辘轳闻露井〉词:「日曈昽,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珊瑚钩,芙蓉扣,扭捏的身子儿别样娇柔。」
《國語辭典》:柔软(柔軟)  拼音:róu ruǎn
1.软而不坚硬。《隋书。卷七七。隐逸传。徐则传》:「身体柔软,颜色不变,经方所谓尸解地仙者哉。」
2.柔和、安详。唐。朱湾〈同清江师月夜听坚正二上人为怀州转法华经歌〉:「前心后心皆此心,梵音妙音柔软音。」
3.和顺不刚硬。《水浒传》第二四回:「柔软是立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
《漢語大詞典》:柔毛
(1).古代祭祀所用之羊的别称。礼记·曲礼下:“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刚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 孔颖达 疏:“若羊肥,则毛细而柔弱。” 唐 韩愈 《潮州祭神文》:“谨以柔毛刚鬣、清酌庶羞之奠,祭于城隍之神。”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羊:“谓之柔毛,又曰少牢。”
(2).指轻暖的羊裘。
(3).指毛笔。 宋 王千秋 《浣溪沙》词:“亲染柔毛擘彩牋,自怜探得恶因缘。”
《漢語大詞典》:柔绿(柔緑)
嫩绿,也指嫩绿的叶子。 唐 沈佺期 《有所思》诗:“园槿绽红艳,郊桑柔緑滋。” 唐 李商隐 《河阳》诗:“百尺相风重插屋,侧近嫣红伴柔緑。” 宋 方岳 《农谣》诗:“漠漠餘香着草花,森森柔緑长桑麻。” 清 纳兰性德 《摸鱼儿·午日雨眺》词:“涨痕添半篙柔緑,蒲稍荇叶无数。”
分類:嫩绿
《漢語大詞典》:宽柔(寬柔)
宽缓和柔。逸周书·官人:“心气宽柔者,其声温和。”汉书·哀帝纪:“至今有司执法,未得其中,或上暴虐,假势获名,温良宽柔,陷於亡灭。” 宋 苏辙 《御试制策》:“故夫宽柔敦厚者,大雅之风也;慷慨劲正者,小雅之文也。” 郭沫若 《论古代文学》:“他对本民族管制得非常严格,深怕他堕落不振,受制于人,而对于 殷 民族则宽柔放纵。”
《分类字锦》:体柔(体柔)
杨维桢方竹赋体柔为𥲊节促为□
崔镇尚书省梧桐赋履素至洁体柔常存
《漢語大詞典》:柔良
(1).柔顺良善。《淮南子·泰族训》:“温惠柔良者,之风也。”明史·王与龄传:“然 讚 ( 许讚 )柔良,第受制所属耳。” 严复 原富:“用诗书礼乐之教,奬柔良谨畏之民,期於长治久安也。”
(2).柔顺良善的人。《后汉书·章帝纪》:“有司明,慎选举,进柔良,退贪猾,顺时令,理寃狱。” 宋 张耒 《大礼庆成赋》:“雄鷔憺威而震伏兮,柔良化礼而肃清。”
分類:柔顺良善
《國語辭典》:柔柯  拼音:róu kē
细软的枝条。宋。苏轼 满庭芳。归去来兮词:「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分類:柔弱枝条
《國語辭典》:柔条(柔條)  拼音:róu tiáo
柔软的枝条。《文选。陆机。文赋》:「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选。左思。杂诗》:「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
《分类字锦》:柔德(柔德)
许尧佐 清济贯浊河赋 灵源浚发,柔德兼呈。
分类:
《漢語大詞典》:柔祇
地的别称。祇,地神。古人谓地道阴柔,故称。文选·谢庄〈月赋〉:“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李善 注:“柔祇,地也。”
《國語辭典》:善柔  拼音:shàn róu
善以和悦或柔媚的情态诱惑人。《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國語辭典》:桑柔  拼音:sāng róu
《诗经。大雅》的篇名。共十六章。根据〈诗序〉:「桑柔,芮伯刺厉王也。」首章二句为:「菀彼桑柔,其下侯旬。」
分類:桑树嫩叶
《漢語大詞典》:阴柔(陰柔)
谓人性格内向温和。朱子语类卷七十:“此爻是阴柔之人,不会十分与人讼。” 明 李贽 《史纲评要·东汉纪·光武帝》:“ 光武 与 高祖 不同, 高祖 阳明, 光武 阴柔。” 茅盾 《子夜》五:“他能够残酷,他也能够阴柔,那时他也许咆哮,但不是真正意味的忿怒。”
《漢語大詞典》:柔佞
(1).谓伪善谄媚。 唐 皮日休 《祀疟疠文》:“柔佞之言,惑於君前,委顺未足,国步移焉。”新五代史·杂传·孔循:“ 循 为人柔佞而险猾, 安重诲 尤亲信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真君封爵:“彼 万文康 者,其柔佞倍於 胡忠安 。”
(2).指伪善谄媚之人。 宋 范仲淹 《易义·遯》:“柔佞入而刚正出,君子遯去之时也。”
分類:伪善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