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便柔
卑柔
柔成
柔丽
柔濡
柔艳
柔民
细柔
木柔
驯柔
贞柔
柔化
柔茂
柔桡
柔长
《漢語大詞典》:便柔
阿谀柔顺。新唐书·崔损传:“ 建中 后,宰相无久任者, 损 以便柔逊愿中帝意,乃留八年。” 清 黄遵宪 《和周朗山见赠之作》诗:“习为谐媚为便柔,招摇过市希急售。”
分類:阿谀柔顺
《漢語大詞典》:卑柔
谦卑温顺。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例:“坤道卑柔,中宫不可为纪。” 明 唐顺之 《甫田林氏先墓表》:“诸妯娌见其卑柔,或侮以非意,则善解遣之。”
分類:谦卑温顺
《漢語大詞典》:柔成
谓善于谄媚他人。九戒之一。逸周书·文政:“九戒:一,内有柔成,二,示有危倾。” 孔晁 注:“柔成,善柔諂人也。”
分類:谄媚他人
《漢語大詞典》:柔丽(柔麗)
(1).温柔美丽。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柔丽之身,亟委土木,刚清之才,遽为丘壤。” 李大钊 《青春》:“彼幽闲贞静之青春,携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飘然贡其柔丽之姿,於吾前途辽远之青年之前,而默许以独享之权利。”
(2).婉柔清丽。多指诗词风格。 刘永济 《〈元人散曲选〉序论》:“夫词家素以 苏 辛 格高体变, 耆 卿格卑体正相标目,盖词以柔丽为宗,而二家( 苏軾 、 辛弃疾 )以豪肆为之也。”
《漢語大詞典》:柔濡
柔顺,含忍。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今哀汝穷,将厚汝愚,剔去刚健,纳之柔濡。”
分類:柔顺
《漢語大詞典》:柔艳(柔豔)
亦作“ 柔艳 ”。
(1).柔美的花。 唐 李白 《秋夕旅怀》诗:“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上引 宋 韩维 《海棠诗》:“长条无风亦自动,柔艳著雨更相宜。”
(2).柔美。 闻一多 《忆菊》诗:“柔艳的尖瓣攒蕊的白菊,如同美人拳着的手爪。”
见“ 柔艷 ”。
分類:柔艳柔美
《漢語大詞典》:柔民
安抚人民。国语·齐语:“臣之所不若 夷吾 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韦昭 注:“柔,安也。”
分類:安抚人民
《國語辭典》:细柔(細柔)  拼音:xì róu
细腻柔软。如:「蚕丝被子细柔松软,盖起来很舒服。」
《骈字类编》:木柔
唐书冯智戴传入朝帝闻其善兵指云间曰下有贼今可击乎对曰云状如树方辰在金金利木柔击之胜
《漢語大詞典》:驯柔(馴柔)
驯服而顺柔。 宋 梅尧臣 《咏象韩子华邀赋》:“躯大力无用,远物赏驯柔。” 李瑛 《关于人、星球和宇宙》诗:“看,在人类面前,大地变得多么小,而天变得多么低,大自然变得多么驯柔。”
分類:驯服
《漢語大詞典》:贞柔(貞柔)
贞静柔顺。 元 胡祗遹 《太常引·为汪奉御夫人寿日》词:“天性自贞柔。立闺范、 并州 应州 。” 明 李开先 《温母常氏还金传》:“生而贞柔多智慧,端严寡笑言。”
分類:贞静柔顺
《國語辭典》:柔化  拼音:róu huà
由强硬僵持转向松弛和缓的状态。如:「他的态度已经柔化了。」
分類:怀柔感化
《漢語大詞典》:柔茂
(1).指初生茂盛的草木。 唐 韩愈 《南山诗》:“无风自飘簸,融液煦柔茂。”
(2).柔嫩而繁茂。 唐 元稹 《论讨贼表》:“今陛下法天之德,与物为春,凡在生成,孰不柔茂。”
《漢語大詞典》:柔桡(柔橈)
柔弱苗条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若夫 青琴 宓妃 之徒……柔橈嫚嫚,嫵媚孅弱。” 郭璞 注:“柔橈、嫚嫚,皆骨体耎弱长艷貌也。”
《漢語大詞典》:柔长
软而长。例如:柔长的柳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