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91,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枯吟
秋枯
枯丛
枯毫
鱼枯
枯落
枯涩
枯瘦
枯蒲
枯黄
枯河
枯蔓
枯乾
拉枯
枯查
《漢語大詞典》:枯吟
犹苦吟。《花月痕》第四一回回目:“焦桐室枯吟縈别恨, 正定府 沥血远貽书。”
《漢語大詞典》:秋枯
秋日枯萎的枝叶。 晋 孙楚 《雁门太守牵招碑》:“是以夷狄窘迫,罔知所安,譬秋枯之陨晨风,激雹之不及掩耳也。”
《漢語大詞典》:枯丛(枯叢)
枯萎的丛生植物。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饮余家咏枯菊》:“堦傍犹见旧枯丛,根底青芽叹催促。”
《漢語大詞典》:枯毫
(1).干枯的毛笔。意谓久未执笔。 清 周亮工 《长年乞书》诗:“溽暑枯毫冰样冷,不妨载入白云乡。”
(2).比喻才思贫乏。自谦之词。 清 李渔 《慎鸾交·心归》:“枯毫不合赞群葩,愁负 江 南第一花。”
《骈字类编》:鱼枯(鱼枯)
明 刘基 燕歌行 鱼枯雁死星芒消,沉沉思君不自憀。
《漢語大詞典》:枯落
凋落;衰残。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阴阳义:“是故天之道以三时成生,以一时丧死。死之者,谓百物枯落也;丧之者,谓阴气悲哀也。” 汉 徐干 中论·修本:“曰:‘……何木不死,何草不萎。’言盛阳布德之月,草木犹有枯落而与时谬者。” 三国 蜀 诸葛亮 《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
《國語辭典》:枯涩(枯澀)  拼音:kū sè
枯燥生涩。《福惠全书。卷二四。典礼部。宾兴考试》:「勿出枯涩,以阻遏少年文机。」
《漢語大詞典》:枯瘦
消瘦;干瘦。 宋 欧阳修 《辞宣徽使判太原府札子》之二:“腰脚枯瘦,行履艰难。” 宋 陆游 《六十吟》:“嗟予忽忽蹈此境,衰髮如蓬面枯瘦。” 清 葆光子 《物妖志·杂类·笤帚》:“僧体枯瘦,气息懨懨然,渐无生气。” 巴金 《将军集·五十多个》:“那时候它充满了活气,就像一个健康的壮年人,后来才染上了疾病,渐渐地枯瘦起来。” 艾芜 《海岛上》:“现在他那按在墙头上的枯瘦指头和两片略略张开的薄嘴唇,还正在微微颤抖。”
《漢語大詞典》:枯蒲
枯干的蒲草。 宋 陆游 《看梅绝句》之三:“荒陂十亩浴鳬鸭,折苇枯蒲寒意深。” 明 刘基 《江上曲》:“于今絃管归何处,綰束枯蒲当酒旗。”
分類:枯干蒲草
《國語辭典》:枯黄(枯黃)  拼音:kū huáng
乾枯焦黄。如:「秋冬之际,许多树都枯黄了。」
《漢語大詞典》:枯河
干涸的河。 宋 范成大 《汴河》诗:“指顾枯河五十年,龙舟早晚定疏川?”原注:“ 汴 自 泗州 以北皆涸,草木生之。”
分類:干涸
《漢語大詞典》:枯蔓
(1).干枯的藤蔓。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又见枯蔓,堪为杖,大如指,五尺餘。持还本寺植之,遂活。” 宋 戴复古 《新岁书怀》诗之二:“春风不到处,枯蔓挂疏篱。”
(2).枯萎的蔓草。 明 刘基 《促织词》:“草间小虫名促织,夜夜隔窗鸣不息……高秋九月严霜飞,开笼却放枯蔓归。”
《漢語大詞典》:枯乾
1.枯竭;枯萎。 元 吴莱 《小园见园丁缚花》诗:“皮肤早蝎蚀,骨髓愳枯乾。” 老舍 《骆驼祥子》四:“河岸北的麦子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叶上落了一层灰土。”
2.指枯死之人或物。 明 刘基 《题林以仁平反诗卷》诗:“抗词动鬼神,润泽生枯乾。”
《漢語大詞典》:拉枯
犹拉朽。晋书·刘元海载记:“今见众十餘万,皆一当 晋 十,鼓行而摧乱 晋 ,犹拉枯耳。”北史·齐纪下论:“ 涡阳 之战,扫 侯景 如拉枯。”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往者戊戌变法,去五寺三巡抚如拉枯,独驻防则不敢撤。”
《漢語大詞典》:枯查
见“ 枯槎 ”。
《漢語大詞典》:枯槎
(1).老树的枝杈。宣和画谱·山水三:“﹝ 宋迪 ﹞又多喜画松,而枯槎老枿,或高或偃,或孤或双,以至于千株万株,森森然殊可骇也。”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 南 ( 南宫认菴 )挺身……急向怒流踊身投,昏懵中,抱得枯槎,听其掀簸。”
(2).亦作“ 枯查 ”。指竹木筏或木船。 宋 苏轼 《和子由木山引水》之一:“ 蜀江 久不见 沧浪 ,江上枯槎远可将。” 明 杨慎 《清源楼观涨》诗之二:“枯槎何处下,怒浪几时平。”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落日穷簷沽薄酒,寒宵危埂繫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