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6,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枣剥
枣赤
枣多
枣颊
枣径
枣柿
金枣
鬓枣
得枣
三更枣
脯枣
青枣
灵枣
问枣
梬枣
《骈字类编》:枣剥(枣剥)
元 柳贯 送南竺澄讲主校经后却还杭州 函盛方秩秩,枣剥益绵绵。
《骈字类编》:枣赤(枣赤)
唐 白居易 内乡村路作 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
《韵府拾遗 歌韵》:枣多(枣多)
储光羲诗穷老一颓舍枣多桑𣗳稀
《骈字类编》:枣颊(枣颊)
黄文雷 又见平林枣颊赪。
《漢語大詞典》:枣径(棗逕)
亦作“ 枣径 ”。 两旁植有枣树的路径。 南朝 梁 庾肩吾 《乱后经夏禹庙》诗:“松龕撤暮俎,枣逕落寒丛。” 唐 戴叔伦 《别崔法曹》诗:“欲作别离西入 秦 ,芝田枣逕往来频。” 宋 张耒 《夏日》诗之三:“枣径瓜畦经雨凉,白衫乌帽野人装。”
分類:枣树路径
《骈字类编》:枣柿(枣柿)
董越朝鲜赋见杏桃下枣祝允明南园赋桃杏梅李柿 梨栗
《漢語大詞典》:金枣(金棗)
指古人入殓时塞于耳鼻等处的枣形黄金。 北周 庾信 《周冠车公夫人乌石兰氏墓志铭》:“金枣长含,银蚕永送。” 倪璠 注引抱朴子:“ 吴景帝 时,戍将於 广陵 掘诸冢,取版以治城。发一大冢,从死人怀中透出堕地,两耳及鼻孔中皆有黄金,如枣许大。此则骸骨有假物而不朽之効也。”
分類:入殓黄金
《漢語大詞典》:鬓枣(鬢棗)
亦作“髩枣”。 古代妇女发具之一。形如枣核,因以名之。 唐 宇文氏 《妆台记》:“ 梁简文 诗:‘同安鬟里拨,异作额间黄。’拨者,捩开也。妇女理鬟用拨,以木为之,形如枣核,两头尖尖,可二寸长,以漆光泽,用以鬆髩,名曰髩枣。”
分類:妇女枣核
《骈字类编》:得枣(得枣)
宋 苏轼 送乔仝寄贺君六首,并叙 其一 新年当参老仙儒,秋风西来下双凫,得枣如瓜分我无?
《漢語大詞典》:三更枣(三更棗)
“三更早”的隐语。禅宗六祖 惠能 求道于五祖 弘忍 ,一日,五祖潜至碓坊,见 惠能 腰石舂米,乃问:“米熟也未?” 惠能 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五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 惠能 会祖意,三鼓入室,五祖为说《金刚经》,遂传衣钵,命为六代祖。事见《坛经·行由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原来那诗句儿里包笼着三更枣,简帖儿里伏着九里山。” 王季思 注引 闵遇五 曰:“六祖 黄梅 园传法时,五祖与粳米三粒,枣一枚。六祖悟曰:‘师令我三更早来也。’”按: 黄梅 ,即五祖 弘忍 。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一从传得三更枣,何处能容半点尘。”
《漢語大詞典》:脯枣(脯棗)
干肉和枣类果品。史记·孝武本纪:“今陛下可为观,如 緱氏城 ,置脯枣,神人宜可致。”
分類:干肉果品
《骈字类编》:青枣(青枣)
金史乌库哩镐传天兴二年哀宗幸蔡辛卯车驾发归德时久雨朝士扈从者徒行泥水中掇青枣为粮数日足胫尽肿
《漢語大詞典》:灵枣(靈棗)
(1).犹仙枣。 南朝 齐 谢朓 《谢隋王赐紫梨启》:“将恐帝臺妙棠, 安期 灵枣,不得孤擅玉盘,独甘仙席。”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赉梨启》:“事同灵枣,有愿还年;恐似仙桃,无因留核。”参见“ 安期枣 ”。
(2).枣的一种。形大而甜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秋:“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 青州 枣、 亳州 枣。”
《漢語大詞典》:安期枣(安期棗)
传说中的仙果名。史记·封禅书:“臣尝游海上,见 安期生 , 安期生 食巨枣大如瓜。”后因有“安期枣”之称。 唐 元稹 《和乐天赠吴丹》诗:“冥搜 方朔 桃,结念 安期 枣。” 清 方文 《奉酬范质公司马》诗:“东风柔櫓别江沙,送我 安期 枣似瓜。” 郭沫若 《董老行》:“传食共分 秦侯 瓜,延年自有 安期 枣。”
分類:仙果
《韵府拾遗 皓韵》:问枣(问枣)
柳宗元辨晏子春秋其言问枣及古冶子等尤怪诞
《漢語大詞典》:梬枣(梬棗)
果木名。柿子的原始栽培种。也叫软枣。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梬枣杨梅,樱桃蒲陶。”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梬枣似柿。” 汉 张衡 《南都赋》:“梬枣若留,穰橙邓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