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65,分20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夜霖铃
一緺杨柳掌中回
一箭取辽城
义夫
游杨侍立
玉妃
御手调羹
鳣庭
词典
杨柳
垂杨
杨花
绿杨
杨子
长杨
白杨
典故
夜霖铃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杨玉环(杨贵妃)


《杨太真外传》卷下
上发马嵬……又至斜谷口,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声,隔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因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典故
一緺杨柳掌中回

参考典故
掌中飞燕


《白氏六帖》卷十八〈舞〉
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
《梁书》卷三十九〈羊侃列传〉~56~
侃性豪侈,善音律,自造采莲、棹歌两曲,甚有新致。姬妾侍列,穷极奢靡。有弹筝人陆太喜,著鹿角爪长七寸。舞人张净琬,腰围一尺六寸,时人咸推能掌中舞。又有孙荆玉,能反腰帖地,衔得席上玉簪。敕赉歌人王娥儿,东宫亦赉歌者屈偶之,并妙尽奇曲,一时无对。
《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文章一·白居易〉~490~
唐白居易有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典故
一箭取辽城

相关人物
杨巨源


《唐诗记事》卷三十五〈杨巨源〉
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折军官职是声名。
《全唐诗》卷四百三十八〈赠杨秘书巨源〉【案:杨尝有赠卢洺州诗云。三刀孟益州。一箭取辽城。由是知名。】
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贫家薙草时时入,瘦马寻花处处行。不用更教诗过好,折君官职是声名。
典故
相关人物
李固
 
杜乔
 
杨匡


《后汉书》卷六十三《杜乔传》
及清河王蒜事起,梁冀遂讽有司劾乔及李固与刘鲔等交通,请逮案罪。而梁太后素知乔忠,但策免而已。冀愈怒,使人胁乔曰:「早从宜,妻子可得全。」乔不肯。明日冀遣骑至其门,不闻哭者,遂白执系之,死狱中。妻子归故郡。与李固俱暴尸于城北,家属故人莫敢视者。乔故掾陈留杨匡闻之,号泣星行到洛阳,乃著故赤帻,托为夏门亭吏,守卫尸丧,驱护蝇虫,积十二日,都官从事执之以闻。梁太后义而不罪。匡于是带鈇锧诣阙上书,并乞李、杜二公骸骨。太后许之。成礼殡殓,送乔丧还家,葬送行服,隐匿不仕。
《新校本南齐书》卷二十二《王昙首传》附《王僧虔传》
其论书曰:「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王平南廙、右军叔,过江之前以为最。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变古制,今唯右军。领军不尔,至今犹法钟、张。亡从祖中书令书,子敬云『弟书如骑骡,骎骎恒欲度骅骝前』。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分,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小儿辈贱家鸡,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张翼,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翼写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小人几欲乱真』。张芝、索靖、韦诞、钟会、二卫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

例句

义夫留感激,公子播英名。 李绅 到宣武三十韵

典故
游杨侍立

相关人物
杨时
 
游酢


《宋史》卷四百二十八〈道学列传二·程氏门人·杨时〉~2738~
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关西张载尝著西铭,二程深推服之,时疑其近于兼爱,与其师颐辨论往复,闻理一分殊之说,始豁然无疑。
典故
相关人物
杨玉环(杨贵妃)


《太平广记》卷四百八十六〈杂传记三·长恨传〉~3998~
适有道士自蜀来,知上心念杨妃如是,自言有李少君之术。玄宗大喜,命致其神。方士乃竭其术以索之,不至。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又不见。又旁求四虚上下,东极绝天涯,跨蓬壶,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阁,西厢下有洞户,东向,窥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方士抽簪扣扉,有双鬟童出应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至,诘其所从来。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
典故
御手调羹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高力士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摭遗》
李白失意游华山,过县,宰方开门决事,白乘醉跨驴过门,宰怒,不知太白也。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辄敢无礼!」白乞供状,状无姓名,曰:「曾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授砚,力士抹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阳县里,不得我骑驴?」宰惊起,揖曰:「不知翰林至此。」太白跨蹇而去。
典故
相关人物
杨震(字伯起)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常客居于湖,不荅州郡礼命数十年,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后有冠雀衔三鳣鱼,飞集讲堂前,都讲取鱼进曰:「蛇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数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

例句

共悬龟印衔新绶,同忆鳣庭访旧居。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國語辭典》:杨柳(楊柳)  拼音:yáng liǔ
1.杨树与柳树。
2.泛称柳树。高约十至十二公尺,枝细长,柔软而下垂,红褐色或紫色。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漢語大詞典》:杨枝(楊枝)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國語辭典》:垂杨(垂楊)  拼音:chuí yáng
杨柳科「垂杨柳」、「柳树」的别名。《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参见「柳树」条。
《國語辭典》:杨花(楊花)  拼音:yáng huā
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分類:杨花柳絮
《骈字类编》:绿杨(绿杨)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阳春歌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
唐 贾至 侍宴曲 云陛褰珠扆,天墀覆绿杨。
唐 雍陶 晴诗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唐 李益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唐 白居易 杂曲歌辞 其七 杨柳枝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唐 崔涂 灞上 征骑少闲日,绿杨无旧阴。
《漢語大詞典》:杨子(楊子)
(1).指 杨朱 。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说林上:“ 杨子 过於 宋 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 宋 杨亿 《泪》诗之二:“枉是 荆王 疑美璞,更令 杨子 怨多岐。”
(2).指 西汉 扬雄 。 晋 左思 《咏史》之四:“寂寂 杨子 宅,门无卿相舆。”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 杨子 淹投阁, 邹生 惜曳裾。” 宋 王安石 《杨雄》诗之一:“ 杨子 出其后,仰攀忘贱贫。”
(3).俗称米中生的小黑虫。
(4).古津渡名。即 杨子渡 。也写作“扬子”。杨,通“ 扬 ”。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二:“五月南风兴,思君下 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杨子 。”参见“ 杨子渡 ”。
(5).古地名。古为 真州 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仪征市 东南。 宋 梅尧臣 《逢曾子固》诗:“ 杨子 东园 头,下马情眷眷。”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发 淮南 民十餘万开 邗沟 ,自 山阳 至 杨子 入江。” 胡三省 注:“ 杨子 ,今 真州 。”
《漢語大詞典》:杨子渡(楊子渡)
古津渡名。在今 江苏省 邗江 南有 杨子桥 ,古时在 长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为 江 滨要津。今距 江 已远,仅通运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唐许浑 ﹞《寄卢郎中》《赠闲师》皆以 庾 楼对 萧 寺。见於其他篇咏,以杨柳对蒹葭,以 杨子渡 对 越王臺 者甚多。”
《國語辭典》:长杨(長楊)  拼音:cháng yáng
汉代宫殿名。本秦旧宫,汉时重加修饰,为秦、汉时游猎的地方。内有垂杨绵亘数亩,故称为「长杨宫」。《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漢語大詞典》:长杨宫(長楊宫)
秦 汉 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东南。三辅黄图·秦宫:“ 长杨宫 在今 盩厔县 东南三十里,本 秦 旧宫,至 汉 修饰之以备行幸。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门曰 射熊馆 。 秦 汉 游猎之所。”
《國語辭典》:白杨(白楊)  拼音:bái yáng
1.宫观的名称。汉。扬雄 羽猎赋:「营合围会,然后先置乎白杨之南,昆明灵沼之东。」
2.植物名。杨柳科杨属,约十馀种落叶乔木之通称,包括银白杨,毛白杨等。树皮暗灰色,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而尖,萌枝之叶分裂或有锯齿。春月开花,排列成下垂柔荑花序。蒴果疏生于花轴上,种子有白毛,如绵。其用途广泛,可作为防风林、行道树。枝条可编篮筐,木材可作为制纸原料和火柴杆。也称为「大叶杨」。
《漢語大詞典》:义夫(義夫)
(1).坚守大义的人。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雄臣驰騖,义夫赴节。”晋书·忠义传序:“陨节苟合其宜,义夫岂吝其没;捐躯若得其所,烈士不爱其存。” 宋 苏舜钦 《乞用刘石子弟》:“烈士义夫,闻之震激。”
(2).情专的男子。 清 李渔 《比目鱼·回生》:“这等説起来,是一对义夫节妇了,可敬,可敬!”
《漢語大詞典》:玉妃
(1).仙女。云笈七籤卷二五:“玉妃忽见,其名 密华 ,厥字 邻倩 。” 宋 杨万里 《雪后霜晴元宵月色特奇》诗:“先烦玉妃整羽卫,次遣青女褰云关。” 清 陈澧 《甘州》词:“休肠断,玉妃烟雨,謫堕人间。”
(2).指 杨贵妃 。 唐 陈鸿 《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闕,西厢下有洞户,东嚮,闔其门,署曰:‘玉妃太真院’。”
(3).指梅花。 唐 皮日休 《行次野梅》诗:“蔦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 宋 汪元量 《越州歌》:“鼇山灯月照人嬉, 宣德门 前万玉妃。” 宋 陈与义 《和张矩臣水墨梅五绝》之三:“粲粲 江 南万玉妃,别来几度见春归。”
(4).指雪花。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白霓先启涂,从以万玉妃。” 清 金农 《游天坛值雪》诗:“璿房璚室路幽微,晨降云軿万玉妃。”
《漢語大詞典》:鳣庭(鱣庭)
犹鳣堂。 唐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诗:“共悬龟印衔新綬,同忆鱣庭访旧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