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5,分23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杨柳
垂杨
杨花
绿杨
杨子
长杨
白杨
杨枝
杨氏
杨公
杨墨
杨梅
杨朱
穿杨
折杨
《國語辭典》:杨柳(楊柳)  拼音:yáng liǔ
1.杨树与柳树。
2.泛称柳树。高约十至十二公尺,枝细长,柔软而下垂,红褐色或紫色。唐。刘禹锡〈竹枝词〉二首之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漢語大詞典》:杨枝(楊枝)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國語辭典》:垂杨(垂楊)  拼音:chuí yáng
杨柳科「垂杨柳」、「柳树」的别名。《老残游记》第二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参见「柳树」条。
《國語辭典》:杨花(楊花)  拼音:yáng huā
柳絮。北周。庾信春赋〉:「新年鸟声千种啭,二月杨花满路飞。」
分類:杨花柳絮
《骈字类编》:绿杨(绿杨)
唐 李白 相和歌辞 阳春歌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桑袅风。
唐 贾至 侍宴曲 云陛褰珠扆,天墀覆绿杨。
唐 雍陶 晴诗 新水乱侵青草路,残烟犹傍绿杨村。
唐 李益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
唐 白居易 杂曲歌辞 其七 杨柳枝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唐 崔涂 灞上 征骑少闲日,绿杨无旧阴。
《漢語大詞典》:杨子(楊子)
(1).指 杨朱 。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韩非子·说林上:“ 杨子 过於 宋 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 宋 杨亿 《泪》诗之二:“枉是 荆王 疑美璞,更令 杨子 怨多岐。”
(2).指 西汉 扬雄 。 晋 左思 《咏史》之四:“寂寂 杨子 宅,门无卿相舆。”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三十韵》:“ 杨子 淹投阁, 邹生 惜曳裾。” 宋 王安石 《杨雄》诗之一:“ 杨子 出其后,仰攀忘贱贫。”
(3).俗称米中生的小黑虫。
(4).古津渡名。即 杨子渡 。也写作“扬子”。杨,通“ 扬 ”。 唐 李白 《长干行》之二:“五月南风兴,思君下 巴陵 。八月西风起,想君发 杨子 。”参见“ 杨子渡 ”。
(5).古地名。古为 真州 治所,故址在今 江苏省 仪征市 东南。 宋 梅尧臣 《逢曾子固》诗:“ 杨子 东园 头,下马情眷眷。”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元年:“发 淮南 民十餘万开 邗沟 ,自 山阳 至 杨子 入江。” 胡三省 注:“ 杨子 ,今 真州 。”
《漢語大詞典》:杨子渡(楊子渡)
古津渡名。在今 江苏省 邗江 南有 杨子桥 ,古时在 长江 北岸,由此南渡 京口 ,为 江 滨要津。今距 江 已远,仅通运河。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一:“﹝ 唐许浑 ﹞《寄卢郎中》《赠闲师》皆以 庾 楼对 萧 寺。见於其他篇咏,以杨柳对蒹葭,以 杨子渡 对 越王臺 者甚多。”
《國語辭典》:长杨(長楊)  拼音:cháng yáng
汉代宫殿名。本秦旧宫,汉时重加修饰,为秦、汉时游猎的地方。内有垂杨绵亘数亩,故称为「长杨宫」。《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初,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戒畋游,则有长杨羽猎之制。」
《漢語大詞典》:长杨宫(長楊宫)
秦 汉 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周至县 东南。三辅黄图·秦宫:“ 长杨宫 在今 盩厔县 东南三十里,本 秦 旧宫,至 汉 修饰之以备行幸。宫中有垂杨数亩,因为宫名;门曰 射熊馆 。 秦 汉 游猎之所。”
《國語辭典》:白杨(白楊)  拼音:bái yáng
1.宫观的名称。汉。扬雄 羽猎赋:「营合围会,然后先置乎白杨之南,昆明灵沼之东。」
2.植物名。杨柳科杨属,约十馀种落叶乔木之通称,包括银白杨,毛白杨等。树皮暗灰色,叶互生,卵形或长椭圆形而尖,萌枝之叶分裂或有锯齿。春月开花,排列成下垂柔荑花序。蒴果疏生于花轴上,种子有白毛,如绵。其用途广泛,可作为防风林、行道树。枝条可编篮筐,木材可作为制纸原料和火柴杆。也称为「大叶杨」。
《漢語大詞典》:杨枝(楊枝)
(1).杨柳的枝条。旧俗于分别之际常折以送行。 元 戴表元 《昨日行》:“杨枝不耐秋风吹,薄交易结还易离。” 清 王士禛 《杨枝紫云曲》之一:“名园一树緑杨枝,眠起东风踠地垂。”
(2).梵语,译曰齿木。取杨柳等之小枝,将枝头咬成细条,用以刷牙,故又称杨枝。 晋 法显 佛国记:“出 沙祇城 南门,道东,佛本在此嚼杨枝。”隋书·南蛮传·真腊:“每旦澡洗,以杨枝浄齿,读诵经咒。”
(3).指 白居易 的侍妾 樊素 。 樊素 善唱《杨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恋的女子。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序:“妓有 樊素 者,年二十餘,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 洛 下。” 宋 苏轼 《朝云诗》:“不似 杨枝 别 乐天 ,恰如 通德 伴 伶玄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李尚书 雍熙 学道,散遣歌姬…… 阮亭 亦云:‘万种心情消未尽,忍辞骆马遣 杨枝 ?’”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惊心薄俗太支离,失笑高门半守雌。一纸巵词何足算,三年五度遣 杨枝 。” 郁达夫 《相思树》诗之三:“我去 蓬莱 觅枣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 瑶池 见,记取 杨枝 舞影斜。”
《骈字类编》:杨氏(杨氏)
唐 元稹 连昌宫词 百官队仗避岐薛,杨氏诸姨车斗风。
分类:杨氏
《韵府拾遗 东韵》:杨公(杨公)
李蹇赋同羽仪于班氏均载德于杨公
《國語辭典》:杨墨(楊墨)  拼音:yáng mò
杨朱与墨翟的合称。杨氏为我,墨氏兼爱,儒家皆视为异端。《孟子。滕文公下》:「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
《國語辭典》:杨梅(楊梅)  拼音:yáng méi
1.植物名。杨梅科杨梅属,常绿乔木。生暖地,高约六至七公尺。叶互生,长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背面疏被金黄色线体。花小,单性。果实夏熟,球形,由多数囊状体密生而成之外果皮成熟时色红紫,味甘酸,可食,树皮可制染料。
2.地名。隶属于桃园市,面积约八十九平方公里,位于桃园冲积扇南部,有纵贯线公路、铁路通过。
《漢語大詞典》:杨梅疮(楊梅瘡)
梅毒所发之疮,色红,似杨梅。亦指梅毒。《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杨梅疮》:“杨梅疮生有二般,精化气化是其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三:“ 正德 时 九江 知府 汪颖 ,作《食物本草》,言 庐山 温泉,方士教患杨梅疮者,饱食入池久浴,汗出为度,旬日即愈。”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一个鼻子上红暗暗的,要长杨梅疮的,姓 鹿 ,名字叫 鹿亚元 。”亦省称“ 杨梅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疳疮》:“生杨梅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
分類:梅毒杨梅
《国语辞典》:杨朱(杨朱)  拼音:yáng zhū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子居。战国时卫人。其书不传,仅散见于《列子》、《孟子》诸书中而已。其学说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与墨子的兼爱思想相反。
分类:杨朱人名
《國語辭典》:穿杨(穿楊)  拼音:chuān yáng
比喻善于射箭。参见「百步穿杨」条。《北史。卷八八。隐逸传。崔廓传》:「况复桑榆渐暮,藜藿屡空:举烛无成,穿杨尽弃。」
《漢語大詞典》:折杨(折楊)
古俗曲名。 宋 苏轼 《次韵王郎见庆生日并寄茶》:“《折杨》新曲万人趋,独和先生《于蔿于》。”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皇华》,即《小雅》之篇,而里巷袭其语;《折杨》,以后 李延年 二十八解復有云《折杨柳》者,此皆转相因袭者也。”
分類: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