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3,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束修
局束
局束
束腰
阁束
缚束
要束
束阁
束担
管束
束矢
山束
束楚
笋束
收束
《國語辭典》:束修  拼音:shù xiū
1.老师的酬金。参见「束脩」条。《儒林外史》第一四回:「东家包我个月,有几两银子束修。」《文明小史》第二五回:「访请一位名师,每年束修一百二十两,自此济川就在家里读书。」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二八上。冯衍传》:「且大将军之事,岂得圭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也作「束脩」。
《國語辭典》:束脩  拼音:shù xiū
1.古人以肉脯十条扎成一束,作为拜见老师最起码的礼物。语出《论语。述而》:「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今用以称老师的酬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当下开了拜匣,称出束脩银伍钱,做个封筒,封了。」《文明小史》第二一回:「至于束脩多寡,并不计较。」也作「束修」。
2.约束修整。《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纪》:「先公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脩,不触罗网。」《晋书。卷九六。列女列传。王凝之妻谢氏》:「道韫素知柳名,亦不自阻,乃簪髻素褥坐于帐中,柳束脩整带造于别榻。」也作「束修」。
《高级汉语词典》:局束
拘束。跼:“局”的异体
《國語辭典》:局束  拼音:jú shù
限制拘束。唐。柳宗元〈与裴埙书〉:「且天下熙熙而独呻吟者四五人,何其伏裕者博,而局束者寡,其为不一徵也何哉?」宋。苏轼〈仙都山鹿〉诗:「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
分類:窘迫拘束
《國語辭典》:束腰  拼音:shù yāo
1.腰带。
2.束紧腰部使细瘦。
《漢語大詞典》:阁束(閣束)
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宋 苏轼 《赠治易僧智周》诗:“阁束九师新得妙,梦吞三画旧通灵。”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好高者以人微而嘲玄,好奇者以文多而阁束。”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当时六经之中,除理外,尽皆阁束。”
分類:不去
《國語辭典》:缚束(縛束)  拼音:fú shù
绑缚约束。如:「为人做事,处处受人缚束,真不自由。」
分類:约束捆绑
《國語辭典》:要束  拼音:yāo shù
约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
《漢語大詞典》:束阁(束閣)
见“ 束之高阁 ”。
《國語辭典》:束之高阁(束之高閣)  拼音:shù zhī gāo gé
把东西捆起来,放置于高楼上。比喻弃置不用。《晋书。卷七三。庾亮传》:「京兆杜乂、陈郡殷浩并才名冠世,而翼弗之重也,每语人曰:『此辈宜束之高阁,俟天下太平,然后议其任耳。』」也作「置之高阁」。
《漢語大詞典》:束担(束擔)
谓收拾行李。 宋 张孝祥 《与刘两府》:“自五月来, 朔方 传闻汹汹,岂惟自 江 以北,百姓束担以待,而 江 淛 之间,亦復骚然。”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徐汉玉:“ 永嘉 徐瑄 字 汉玉 ,治 周成子 狱无所枉,自知必得罪,束担俟命。”
分類:收拾行李
《國語辭典》:管束  拼音:guǎn shù
管理约束。《红楼梦》第六二回:「这些人因贾母、王夫人不在家,没了管束,便任意取乐,呼三喝四,喊七叫八。」
《漢語大詞典》:束矢
一束箭。数量说法不一。《诗·鲁颂·泮水》:“角弓其觩,束矢其搜。” 朱熹 集传:“五十矢为束,或曰百矢也。”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国语·齐语:“索讼者三禁,而不可上下,坐成以束矢。” 韦昭 注:“十二矢为束。” 清 钱谦益 《陆孟凫墓志铭》:“赎鍰自束矢已上,署字輒泚笔不下。”参见“ 束矢钧金 ”。
分類:一束数量
《漢語大詞典》:束矢钧金(束矢鈞金)
古代民间诉讼按规定缴纳的财物。后借指处理讼事。语本周礼·秋官·大司寇:“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於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於朝,然后听之。” 郑玄 注:“必入矢者,取其直也……古者一弓百矢,束矢,其百个与?”又:“必入金者,取其坚也。三十斤曰钧。” 清 钱谦益 《河南开封府太康县知县李之茂授文林郎制》:“束矢均(钧)金,不改饮冰之操;盘根错节,益徵游刃之能。”
《骈字类编》:山束
唐 白居易 初到忠州登东楼寄万州杨八使君 山束邑居窄,峡牵气候偏。
唐 殷文圭 省试夜投献座主 烛然兰省三条白,山束龙门万仞青。
《漢語大詞典》:束楚
(1).一捆荆柴木。《诗·王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楚。” 朱熹 集传:“楚,木也。”
(2).捆荆成束。《诗·唐风·绸缪》:“绸繆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唐 白居易 《想东游五十韵》:“悬旌心宛转,束楚意绸繆。”一说,喻男女成婚。参见“ 束薪 ”。
《國語辭典》:束薪  拼音:shù xīn
1.扎裍柴木。唐。皮日休 奉和鲁望樵人诗。樵子:「束薪白云湿,负担春日暮。」宋。陆游〈园中晚饭示儿子〉诗:「涧底束薪供晚爨,街头粜米续晨舂。」
2.古代用以比喻男女成婚。《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也作「束刍」。
《骈字类编》:笋束(笋束)
宋 黄庭坚 谢景叔惠冬笋雍酥水梨三物 冰底斲春生笋束,豹文解箨馔寒玉。
《國語辭典》:收束  拼音:shōu shù
1.捆绑、束缚。《诗经。小雅。白华》:「白华管兮,白茅束兮」汉。郑玄。笺:「菅柔忍中用矣,而更取白茅收束之。」
2.约束。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一:「自揣才不及,故藉是以收束身心,培养元气。」
3.结束。如:「这部小说写到男女主角重逢,也就收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