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皮夹子(皮夾子)  拼音:pí jiā zi
用薄软的皮革制成,便于随身携带的扁平小袋,用以置放钱币、證件等。也称为「皮夹儿」。
《國語辭典》:坯料  拼音:pēi liào
已具备初形,尚需加工制造的半成品。亦指机器制品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工,才成零件的半成品。也作「毛坯」。
《國語辭典》:湿度计(溼度計)  拼音:shī dù jì
测量空气中湿度的仪器。
《漢語大詞典》:审曲面埶(審曲面埶)
亦作“ 审曲面势 ”。 原指工匠做器物时审度材料的曲直。后指区别情况,适当安排营造。周礼·考工记序:“或审曲面埶,以飭五材,以辨民器。” 郑玄 注:“审曲面埶,窗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埶之宜以治之。” 汉 张衡 《东京赋》:“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审曲面势,泝 洛 背 河 ,左 伊 右 瀍 。” 清 侯方域 《定鼎说》:“ 高皇帝 之经邑也,审曲面势,盖尝靡地不营矣。”亦省作“ 审曲 ”。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乃命审曲之官,选明中之士,陈圭置臬,瞻星揆地,兴復表门,草创华闕。”
《漢語大詞典》:审稿人
阅读并评价手稿的人(如审定可能用于出版或用作电影或剧本的材料)
《國語辭典》:双料(雙料)  拼音:shuāng liào
1.使用的制造材料比平常多倍。如:「双料汽水」、「双料冰淇淋」。
2.双项。如:「双料冠军」。
《漢語大詞典》:拭子
绕在小棍一端的一小团有吸收能力的材料(如棉花),供敷药之用,或供在某块面积上擦拭之用。亦称“药签”“棉签”
《漢語大詞典》:书革(書革)
书写在皮革上。谓以皮革为书写材料。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书革,旁行为书记。” 颜师古 注:“今西方 胡 国及南方 林邑 之徒,书皆横行,不直下也。革为皮之不柔者。”
《漢語大詞典》:熔体
熔融的物质;熔融状态的材料。例如:玻璃是熔体而不是晶体,它在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上都有广阔的范围。
《國語辭典》:热处理(熱處理)  拼音:rè chǔ lǐ
将金属材料适当的加热与冷却,以调整金属结晶形态的过程。通常可包括淬火、退火、回火、正常化等处理。是一种能改变金属机械性质的工法。
《国语辞典》:砂浆(砂浆)  拼音:shā jiāng
由沙石、水泥、石灰等材料,和水拌成的混合物。也称为「灰浆」。
《漢語大詞典》:砂里淘金(砂裏淘金)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参见“ 沙里淘金 ”。
《國語辭典》:沙里淘金(沙裡淘金)  拼音:shā lǐ táo jīn
从沙砾中淘黄金。比喻费力多但功效不大。元。杨讷《刘行首》第三折:「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亦用于比喻从大量材料中撷取精华。
《国语辞典》:三棱镜(三棱镜)  拼音:sān léng jìng
用玻璃或透光材料制成,截面呈三角形的光学仪器,能使光线折射,或使复合光分解光谱。也称为「棱镜」。
《國語辭典》:沙里淘金(沙裡淘金)  拼音:shā lǐ táo jīn
从沙砾中淘黄金。比喻费力多但功效不大。元。杨讷《刘行首》第三折:「恰便似沙里淘金、石中取火、水中捞月。」亦用于比喻从大量材料中撷取精华。
《漢語大詞典》:决心书(決心書)
亦作“决心书”。 为了表示下决心完成某事而写成的书面材料。 巴金 《忆个旧》:“一次是二三十个青年男女工人穿上新衣服,笑容满面地捧着决心书,表示要在技术革新运动中做高举红旗的标兵。” 徐怀中 《西线轶事》三:“我们班已经向上送了三次决心书,政治部还把我们的决心书摘了一段登在简报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