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3,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西洋画
挖补
炭画
佐证
冲蚀
粗料
用料
羊角灯
原料
裱糊
板画
备料
唱片
策套
管套
《國語辭典》:西洋画(西洋畫)  拼音:xī yáng huà
以西洋技巧所画的各种绘画。重视远近透视、阴影的技法,以写实为主。如水彩画、油画、铅笔画、木炭画等。简称为「西画」。
《國語辭典》:挖补(挖補)  拼音:wā bǔ
先挖去旧的或坏的部分,再用新材料加以修补。如:「这里因挖补道路,所以终日尘土飞扬。」
《漢語大詞典》:炭画(炭畫)
用炭质材料绘成的画。分两种:一是炭粉画,用纸笔或毛笔蘸炭精粉在纸上擦染,绘成一般人物肖像,故又称擦笔画;二是炭笔画,用炭笔或炭条素描写生。
《國語辭典》:佐證  拼音:zuǒ zhèng
1.證明、證实。《聊斋志异。卷三。李伯言》:「鞫之,佐證不诬。按冥律,宜炮烙。」也作「左證」。
2.證据。《朱子语类辑略。卷八。战国汉唐诸子》:「礼又如何有伯夷、周公制作之礼?它只是急要做个孔子,又无佐證,故装点几个人来。」也作「左證」。
《国语辞典》:冲蚀(冲蚀)  拼音:chōng shí
急速的流体或固体冲击材料,物理性的将物料从表面加以冲刷,这种机械损耗,称为「冲蚀」。
《国语辞典》:粗料  拼音:cū liào
不精细的材料。如:「这是粗料,那边是加工后的细料。」
《国语辞典》:用料  拼音:yòng liào
使用的材料。如:「这家牛肉面馆用料实在,口味独特,所以生意十分兴隆。」、「为了中午的宴席,他一大早就到渔市场采买用料。」
分类:用料材料
《漢語大詞典》:羊角灯(羊角燈)
用透明角材料做罩的灯。儒林外史第十二回:“饮到月上时分,两隻船上点起五六十盏羊角灯,映着月色湖光,照耀如同白日。”红楼梦第七五回:“当下园子正门俱已大开,掛着羊角灯。”
分類:透明材料
《國語辭典》:原料  拼音:yuán liào
制造物品所用的材料。如:「面粉是制作饼乾不可少的原料。」
《國語辭典》:裱糊  拼音:biǎo hú
用纸或其他材料糊饰屋子的墙壁、窗棂、门板、天花板或其他物件。《红楼梦》第六七回:「后来二爷才叫人裱糊了房子,聚过来了。」《老残游记》第二○回:「老残选了庙里小小两间房子,命人连夜裱糊,不让透风。」也作「糊裱」。
《國語辭典》:板画(板畫)  拼音:bǎn huà
初以镜板为作画材料,今改以镂刻或腐蚀的方法,于铜版、木版、石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腐蚀,再涂上油墨或水性颜料,以纸或布拓印出来的图画。有孔版画、凸版画、凹版画及平版画四种基本类型。也作「版画」。
《國語辭典》:备料(備料)  拼音:bèi liào
除了生产线所需以外的预备材料。如:「由于临时增加订单,备料不足,交货时间势必延后。」《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应会同三省统筹全修,再行设汛,拨款备料,庶可一劳永逸。」
《國語辭典》:唱片  拼音:chàng piàn
一种利用机械录音方法记录声音的胶制圆片。上有细沟,放在留声机或电唱机上旋转时,沿著槽纹滑动的唱针尖端发生机械振动,通过唱头还原为声音或转换为电信号。可分为单声道唱片和立体声唱片两种。
《漢語大詞典》:策套
指科举时代,应试者断章取义,连缀史籍的片言只语编成的应付策问考试的材料。 明 杨慎 《举业之陋》:“本朝以经学取人,士子自一经之外,罕所通贯。近日稍知务博,以譁名苟取,而不究本原,徒事末节。五经诸子,则割取其碎语而诵之,谓之蠡测;歷代诸史,则抄节其碎事而缀之,谓之策套。”
《漢語大詞典》:管套
包在管道外以防管中物与管外(环境)产生热交换的绝缘材料
用于将铅皮管固定在石制品上的金属管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