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9,分1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丛杂
杂碎
碎红
错缪
杂学
蓁芜
纷腾
嘈囋
蓁莽
繁杂
丛莽
错薪
丛然
烦喧
庞杂
《國語辭典》:丛杂(叢雜)  拼音:cóng zá
繁多而杂乱。唐。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至于臣者,自知最为浅陋,顾贪息待,趋以就事,丛杂乖戾,律吕失次。」《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树木丛杂,可防火攻。」
《國語辭典》:杂碎(雜碎)  拼音:zá sui
1.烦杂琐碎。《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叛散五经,灭弃风、雅。百家杂碎,请用从火。」
2.牛羊的内脏。《西游记》第七五回:「哥啊,吃了杂碎也罢,不知在那里支锅?」
3.讥骂没有用的人。如:「快走吧!别理这杂碎!」
《漢語大詞典》:碎红(碎紅)
形容杂乱的霜林落叶或枫叶。 唐 顾在镕 《题光福上方塔》诗:“烟凝远岫列寒翠,霜染疏林堕碎红。” 唐 翁洮 《秋》诗:“云閒日月浮虚白,木落山川叠碎红。”
《國語辭典》:错缪(錯繆)  拼音:cuò miù
1.差误、缪误。汉。王充《论衡。定贤》:「决错谬之言,定纷乱之事。」《汉书。卷七一。于定国传》:「将从东方来者加增之也?何以错缪至是?」
2.杂乱的样子。《淮南子。原道》:「淖溺流遁,错缪相纷,而不可靡散。」
《國語辭典》:杂学(雜學)  拼音:zá xué
1.兼含各类学说,不专主一家的学问。《尉缭子。治本》:「杂学不为通儒。」
2.科举时代指作文章以外的其他学问。《儒林外史》第三回:「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
《漢語大詞典》:蓁芜(蓁蕪)
(1).犹荒芜。杂草丛生。 宋 苏辙 《浰阳早发》诗:“ 楚 人信稀少,田亩任蓁芜。” 金 王若虚 《赠昭殿大将军高公墓碣》:“初,节度当再罹兵火之后,寇盗并兴,道路蓁芜,城邑頽废。” 明 何景明 《六子诗·何编修瑭》:“古辙多蓁芜,非君谁予起。”
(2).杂乱丛生的草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酒愈涌上,倒蓁芜中。” 清 方文 《云间五子诗·陈卧子子龙》:“大雅陨霜露,周行蔽蓁芜。”
(3).引申为杂乱;纷乱。 明 吕天成 曲品·沉璟:“嗟曲流之汎滥,表音韵以立防;痛词法之蓁芜,订全谱以闢路。” 清 龚自珍 《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板荡人才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漢語大詞典》:纷腾(紛騰)
杂乱喧腾。新唐书·儒学传下·卢履冰:“是时言丧服,各以所见奋,交口纷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判:“一门啼号,纷腾终夜。”《“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总商会之黑幕》:“各界羣向商业公团询问,物议纷腾。”
分類:杂乱喧腾
《漢語大詞典》:嘈囋
声音杂乱;喧闹。 唐 欧阳炯 《春光好》词之三:“嘈囋如敲玉佩,清泠似滴香泉。” 宋 陆游 《夜归》诗:“浮桥沽酒市嘈囋,江口过埭牛凌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比及村口,则一家灯火出入,人语嘈囋,云:‘新妇縊死復苏矣。’”
《國語辭典》:蓁莽  拼音:zhēn mǎng
杂乱丛生的草木。《聊斋志异。卷四。辛十四娘》:「见殿后一院,石路光明,无复蓁莽。」也作「榛莽」。
《國語辭典》:繁杂(繁雜)  拼音:fán zá
繁多杂乱。《隋书。卷四九。牛弘传》:「性宽厚,笃志于学,虽职务繁杂,书不释手。」
《漢語大詞典》:丛莽(叢莽)
丛生杂乱的草木。 唐 柳宗元 《永州法华寺新作西亭记》:“丛莽下頽,万类皆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向杲:“﹝ 向杲 ﹞下山伏旧处,见己尸卧丛莽中,始悟前身已死。” 袁鹰 《红星永不陨落》:“几十年前,在多灾多难的 中国 ,正是这闪闪的红星,使我们在暗夜中看到晨曦……在丛莽荆棘中闻到花香。”
《漢語大詞典》:错薪(錯薪)
杂乱丛生的柴草。《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毛 传:“错,杂也。”
《漢語大詞典》:丛然(叢然)
杂乱不一。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每句三唱以应三迭,则丛然无復节奏。”朱子语类卷一○五:“盖一章而众説丛然,若不平心明目,自有主张断入一説,则必无众説皆是之理。”
分類:杂乱
《漢語大詞典》:烦喧(煩諠)
吵闹;嘈杂。 明 唐顺之 《赠吴山人归自京师》诗:“ 京洛 岂无知己在,看君终是厌烦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未几,烦喧渐远,心稍安。”
杂乱喧嚣。指尘世。
《國語辭典》:庞杂(龐雜)  拼音:páng zá
多而杂乱。如:「他想研究的主题过于庞杂,很难理出头绪来。」。
分類:庞杂杂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