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喉舌  拼音:hóu shé
1.咽喉与口舌。
2.比喻掌握机要,负责传达国君命令的重要官员。《诗经。大雅。烝民》:「出纳王命,王之喉舌。」汉。扬雄〈尚书箴〉:「出入王命,王之喉舌。」
3.比喻口才、言辞。唐。刘知几《史通。卷一八。杂说下》:「昔魏史称朱异有口才、挚虞有笔才,故知喉舌翰墨,其辞本异。」
4.比喻代言人。如:「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
5.比喻要害之处或交通要道。《南齐书。卷四八。刘绘传》:「南康是三州喉舌,应须治干。」
《國語辭典》:机宜(機宜)  拼音:jī yí
事理、时宜。唐。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其所以服人心,在行事适机宜,而风采可畏爱故也。」《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见其处分军国之事,皆合机宜。」
《國語辭典》:兵机(兵機)  拼音:bīng jī
用兵的机谋,军事机要。唐。杜甫 警急诗:「才名旧楚将,妙略拥兵机。」《三国演义》第七○回:「深通韬略,善晓兵机。」
《國語辭典》:机密(機密)  拼音:jī mì
1.掌理机要大事的部门、职务。《后汉书。卷三六。郑兴传》:「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汉。蔡邕〈巴郡太守谢表〉:「超自群吏,入登机密。」
2.重要而秘密的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内有机密,请陛下自开,勿使他人知之。」
3.谨慎隐密。《红楼梦》第四四回:「贾琏也因吃多了酒,进来高了兴,未曾作的机密。」
4.旧时管理县衙机密房的人。《水浒传》第二三回:「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
《國語辭典》:禅机(禪機)  拼音:chán jī
禅师启悟弟子所用的技巧、言语,这类方法、言语,都超出逻辑的思惟范围,非一般人所知,所以后引喻为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事情、对话。唐。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诗:「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红楼梦》第九二回:「你不知道,我们有我们的禅机,别人是插不上嘴去的。」
《國語辭典》:机衡(機衡)  拼音:jī héng
1.北斗七星中第三颗星「天机」和第五颗星「玉衡」的合称。也用以代指北斗。《后汉书。卷二九。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郅恽》:「臣闻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运机衡,垂日月。」《宋书。卷二三。天文志一》:「夫琁玉,贵美之名,机衡,详细之目,所以先儒以为北斗七星。」
2.古代观测天体的仪器。《宋书。卷二三。天文志一》:「浑仪,羲和氏之旧器,历代相传,谓之机衡,其所由来,有原统矣。」《南史。卷三三。列传。范泰》:「寻铜之为器,在用也博矣,钟律所通者远,机衡所揆者大。」也作「玑衡」。
3.比喻机要的官署或职位。《后汉书。卷三○下。郎顗襄楷列传。郎顗》:「尚书职在机衡,宫禁严密。」《北史。卷九二。恩幸列传。序》:「若乃心利锥刀,居台鼎之任;智昏菽麦,当机衡之重。」
《漢語大詞典》:薇省
紫薇省的简称。借指中枢机要官署。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任田 我同榜,薇省班稍后。” 清 赵翼 《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三十年前同馆阁,薇省花砖履交错。”参见“薇垣”。
《漢語大詞典》:薇垣
(1). 唐 开元 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 元 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兰省,已颁锦轴之荣;今日薇垣,又捧纶音之盛。”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忆昔与君初结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称。 明 王猷定 《军山看日出》诗:“长鲸鼓浪吼天门,北斗薇垣辨不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國語辭典》:枢要(樞要)  拼音:shū yào
1.关键。《荀子。正名》:「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
2.行政机关总汇的地方。《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天下枢要,在于尚书。」
《漢語大詞典》:东省(東省)
(1).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南朝 齐 指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以散骑常侍为长官。南齐书·百官志:“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为‘东省’。”南史·张瓌传:“ 齐 建元 元年,改封 平都侯 ,迁侍中,与侍中 沈文季 俱在门下…… 瓌 止朝服而已。时集书每兼门下,东省实多清贫,有不识 瓌 者,常呼为散骑。”
(2).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唐 指门下省,与中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 唐 杜甫 《紫宸殿退朝口号》:“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仇兆鳌 注:“雍録:‘政事堂在东省,属门下。’……公为拾遗时,政事堂已在中书。其自宫中退朝而归东省者,以本省言也。”
(3).古代中央官署之一。 宋 指秘书省。掌图籍。 宋 杨万里 有《早入东省残月初上》诗。按, 杨 曾任秘书监。
(4). 清 代对 山东省 的省称。《清会典·户部·赈饥一》:“上年 东省 济宁 等州县卫成灾地方,无论极次贫民,著各展賑一月。”
(5). 民国 时期对东三省的省称。 鲁迅 《伪自由书·从幽默到正经》:“但不幸 东省 沦陷,举国骚然。”
《漢語大詞典》:检详(檢詳)
(1).查考。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失於检详地志,致此繆。” 宋 岳珂 桯史·铁券故事:“检详故事,如法製造,不得住滞。”宋史·职官志四:“检法一人,掌检详法律。”
(2). 宋 代官名。掌朝廷机要文字。宋史·职官志二:“检详官, 熙寧 四年置,视中书检正官。 元丰 初,定以三员;及改官制,罢之。 建炎 三年,復置检详两员,叙位在左右司之下。 绍兴 二年减一员。”
《國語辭典》:内职(內職)  拼音:nèi zhí
1.嫔妃等在宫中当尽的职守。《礼记。昏礼》:「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后汉书。卷一○。皇后纪。序》:「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
2.朝廷内的官职。《南史。卷一五。檀道济传》:「祇性矜豪,乐在外放恣,不愿内职。」唐。白居易除郑裍太子宾客制〉:「脱以其久居内职,累事先朝,思厚大臣,贵全终始。」
《漢語大詞典》:几务(幾務)
机要的事务。多指军国大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心缠几务,而虚述人外。”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黑猿图:“ 广西 守臣都督 山云 ,以猿来进。朕既一览而足,间因几务之暇,偶绘为图,以资宴玩。”
《漢語大詞典》:大机(大機)
(1).事物变化的枢要、关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公以至弱当至彊,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云云救郑楚子使椒来聘》:“此夷夏盛衰之大机也。”
(2).国家的机要事务。新唐书·权德舆传:“帝又自用 李絳 参赞大机。”
(3).佛教语。真谛,精义。《古尊宿语录》卷十九:“出门弟子八十有四人,其角立者,唯 百丈海 得其大机。” 宋 陆游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大机大用君已传,那遣老夫安注脚。” 明 陈恭尹 《立秋日送雪樵和尚开法曹溪》诗:“ 济 上家风得大机,白雪高坐见人稀。”
《国语辞典》:中书省(中书省)  拼音:zhōng shū shěng
古代掌理国内机要大事的官署。魏、晋始设,历代沿置,唐武后时曾改为凤阁,明洪武十三年废。各代名称不一,职掌、组织亦略不同。简称为「中书」。
《漢語大詞典》:密近
(1).指帝王左右亲近信用之人。晏子春秋·外篇上十四:“夫何密近,不为大利变,而务与君至义者也?此难得其知也。” 吴则虞 集释:“ 苏时学 云:言左右近习之人,未有不为利所动,而能导君於义者。” 三国 魏 曹操 《拒王芬辞》:“ 昌邑 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讜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
(2).指接近帝王的机要职位。旧唐书·哀帝纪:“ 蒋玄暉 身居密近,擅弄威权,鬻爵卖官,聚财营第,而苞藏悖逆,稔浸姦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