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耍一手
指显示一下某种技能或本领。闽剧《炼印》第十场:“这个家伙,退堂鼓都打了,还要耍一手。”
《國語辭典》:两个肩膀扛张嘴(兩個肩膀扛張嘴)  拼音:liǎng ge jiān bǎng káng zhāng zuǐ
形容贫穷困阨,毫无家产。如:「我就是两个肩膀扛张嘴,就靠打工维生。」《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只可笑我张金凤定亲的时候,我两个都是两个肩膀扛张嘴。」
分類:谋生本领
《國語辭典》:两下子(兩下子)  拼音:liǎng xià zi
1.指不寻常的本领、本事。如:「他真有两下子,不一会儿功夫就做出一桌美味可口的菜来。」
2.比喻很短的时间或很少的功夫。如:「看我的!保證两下子就清洁溜溜。」
分類:办法本领
《國語辭典》:南北  拼音:nán běi
1.南边与北边。《文选。左思。吴都赋》:「东西胶葛,南北峥嵘。」《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2.从南到北。指距离而言。如:「这区域南北长有十公里。」
3.道理。《金瓶梅》第六九回:「你老人家早出来就说句话,恁有南北的话儿,俺每也不恁急的要不的。」
4.(歇后语)不是东西。既是南北当然就不是东西。而不是东西本为讥讽他人的言语,借用为骂人的话。如:「你竟敢做出这样的事来,真是个南北──不是东西。」
5.男子。明。方以志《通雅。卷一九。称谓》:「称男子曰『南北』,犹称物为『东西』也。」
《國語辭典》:南北学(南北學)  拼音:nán běi xué
晋代至隋唐时期经学的分派。有南北二派:南学以王肃、王弼、杜预等人之学说为宗,主张推引古学;北学以郑玄、服虔等人为主,主张兼采古今。唐代学者孔颖达编撰五经正义,兼采南北二学,南北学遂合而为一。
《國語辭典》:工夫  拼音:gōng fū
临时雇用的工程夫役。《晋书。卷七五。范汪传》:「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國語辭典》:能事  拼音:néng shì
精明能干。《管子。入国》:「受二人之食,能事而后止,此之谓慈幼。」《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商小姐中年寡居,心贪安逸,又见兄弟能事,是件周到停当,遂把内外大小之事,多托与他执料。」
《國語辭典》:通天  拼音:tōng tiān
1.通往天界。形容本领高强。唐。杜甫 望岳诗:「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2.一件事得到最高当局的默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末后自己引了一个失察之罪。这件事不是已经通了天的么?」
3.通天冠的简称。参见「通天冠」条。《文选。张衡。东京赋》:「冠通天、佩玉玺,纡皇组、要干将。」
4.汉朝的宫殿。《汉书。卷八七。扬雄传上》:「甘泉本因秦离宫,既奢泰,而武帝复增通天、高光、迎风。」
《國語辭典》:通神  拼音:tōng shén
1.通达于神明。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非夫通神之俊才,谁能剋成乎此勋。」《三国演义》第六九回:「及稍长,即深明周易,仰观风角,数学通神,兼善相术。」
2.十分畅达、灵活,通常比喻财力雄厚,力量甚大,无事不通。如:「财可通神」。宋。苏轼柳氏二外生求笔迹〉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纵有钱可以通神,目下脱逃宪网,到底天理不容,无心之中自然败露。」
《漢語大詞典》:道行
1.僧道修行的功夫。 晋 支遁 《五月长斋诗》:“渊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长。” 宋 钱易 南部新书癸:“门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红楼梦第一○一回:“这个散花菩萨,根基不浅,道行非常。”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后来,三师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还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严守秘密,道行远不及他的父亲了。”
2.泛指一个人的涵养。《小说月报》1981年第4期:“他倒了一杯白开水,点燃了一支廉价烟,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点清福。但是,他没有那道行;心头一股气,被喉咙结塞住了,在胸膛里窜来窜去,不得平静。”
3.谓能力、本领。 老舍 《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纪轻,道行浅,压不住台呀!” 艾明之 《火种》第四章:“他在店伙当中,毕竟资历最浅,道行最低呵!”
《國語辭典》:训练(訓練)  拼音:xùn liàn
1.操练兵士。唐。杜甫 奉寄章十侍御诗:「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吾处兵间久,今始识训练法。」
2.经由有计画、有步骤的指导,使受训者具有某种特长或技能的教育方法。
《國語辭典》:神道  拼音:shén dào
1.墓前的道路。《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太夫人显改光时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阙,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
2.自然造化的道理。泛指天理、天道。《董西厢》卷七:「这畜生肠肚恶,全不合神道。著言厮间谍、忒奸狡。」
3.神祇。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小二哥,你供养的是一尊甚么神道。」《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铁溪里的神道出现。满城人家,家家都要关门躲避。」
《國語辭典》:用武  拼音:yòng wǔ
1.用兵,使用武力。《老残游记》第一九回:「许亮说:『难道吴二爷骗你,我许大爷也会骗你吗?』两人几至用武。」
2.比喻施展才能。《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
《國語辭典》:较量(較量)  拼音:jiào liàng
1.以竞赛的方式来比较本领或实力的高下。宋。苏轼 游庐山次韵章传道诗:「出入岩峦千仞表,较量筋力十年初。」《薛仁贵征辽事略》:「搦善射者来日对阵,较量弓马。」
2.计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见别人家算计利息,较量出入,孳孳作家的,便道龌龊小人,不足指数的。」《红楼梦》第七一回:「这费婆子倚老卖老,仗著邢夫人,常吃些酒,嘴里胡骂乱怨的出气。这边的人也不和他较量。」
《國語辭典》:用功  拼音:yòng gōng
勤加修习。多指求学而言。《红楼梦》第一五回:「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文明小史》第一四回:「你们要用功,在家里一样可以读书,为甚么一定要到上海呢?」
《漢語大詞典》:才数(才數)
才略本领。三国志·魏志·钟会传:“﹝ 会 ﹞及壮,有才数技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陆绩 ﹞幼有儁朗才数,博学多通。” 明 李东阳 《寿工部尚书曾公七十诗序》:“天下之士,固未敢汎论。以予观之,同游於京庠者若干人,同出於湖藩者若干人,其间持才数,夸声誉,善始而不令终者亦多矣。”
分類:才略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