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被孝
穿着守丧的服饰。《四游记·太子被戏下武当》:“一日又有一蟮精,亦变一女子,满身被孝,哭哭啼啼,来到祖师禪坛之前,低头下拜。”
《國語辭典》:领抹(領抹)  拼音:lǐng mǒ
领巾一类的物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诸色杂卖》:「博卖冠梳领抹、头面衣著、动使铜铁器、衣箱、磁器之类。」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挑菜》:「上赏则成号真珠、玉柸、金器、北珠、篦环、珠翠、领抹。」也作「领系」、「领战」。
分類:服饰
《漢語大詞典》:廞饰(廞飾)
陈列的服饰。 唐 杜甫 《唐万年县君京兆杜氏墓志》:“其所廞饰,咸遵俭素。”
分類:陈列服饰
《漢語大詞典》:燕尾衫
古代一种服饰。以背后分叉如燕尾状而称。 元 刘永之 《题扇》诗:“乌丝细写蚕头篆,白紵新裁燕尾衫。”
《漢語大詞典》:蝉紫(蟬紫)
(1).花名。文献通考·四裔九:“ 注輦国 花有白茉莉、散丝、蛇脐、佛桑丽秋、青黄碧婆罗、瑶莲、蝉紫、水蕉之类。”
(2).蝉冠紫绶。古代高官服饰。亦泛指达官显贵。南齐书·崔祖思传:“决狱无寃,庆易枝裔,槐衮相袭,蝉紫传辉。”
《漢語大詞典》:徽物
指区别等级的标志物,如旌旗、服饰等。 南朝 宋 傅亮 《宋公九锡策文》:“朕闻先王之宰世也,庸勋尊贤,建侯胙土,褒以宠章,崇其徽物,所以协辅皇家,永隆藩屏。”
《漢語大詞典》:珩黻
佩玉和蔽膝。本为大夫以上者的服饰,后泛指贵官服饰。 明 夏完淳 《陆士衡羁臣》诗:“君王德孔懋,珩黻荣贱躯。”
《漢語大詞典》:贡服(貢服)
贡献服饰。语本《汉书·元帝纪》“ 齐 三服官” 颜师古 注引 李斐 曰:“ 齐国 旧有三服之官。春献冠幘为首服,紈素为冬服.轻綃为夏服。” 宋 宋庠 《蚕说》:“方且规规然重商人衣丝之条,罢 齐 官贡服之职。”
《漢語大詞典》:都缦(都縵)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以横幅布绕腰的一种服饰。梁书·诸夷传·林邑国:“﹝ 林邑国 ﹞男女皆以横幅吉贝绕腰以下,谓之干漫,亦曰都縵。”南史·夷貊传上·林邑国作“都漫”。
《漢語大詞典》:麻带(麻帶)
麻制的腰带。古丧礼服饰。礼记·少仪:“葛絰而麻带。” 孔颖达 疏:“妇女尚质,所贵在要带,有除无变,终始是麻,故云麻带也。”
《漢語大詞典》:马珂(馬珂)
(1).古服饰。旧唐书·舆服志:“马珂,一品以下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宋史·仪卫志六:“马珂之制,铜面,雕翎鼻拂,攀胷,上缀铜本叶、红丝拂。” 宋 曾巩 《上人》诗:“金节横光马珂闹,瑞鶻宫袍腰玉绕。”
(2).拉丁文Mactra的音译,即蛤蜊。参见“ 蛤蜊 ”。
《國語辭典》:蛤蜊  拼音:gé lí
1.双壳纲蛤蜊科蛤蜊属动物的统称。壳卵圆形或三角形,壳面光滑具同心环纹,呈黄褐色。斧足发达,侧扁。生活于浅海泥沙中,肉味甚美。也称为「蛤蚌」、「蛤蛎」。
2.装在屋檐下接雨的器具。
3.依照圆柱的形状而制成的木质对联。也称为「抱柱对」。
《國語辭典》:披帛  拼音:pī bó
古代女子披在肩上的长条状饰物。约创始于秦代,以轻软的缣帛裁制而成,至唐代十分盛行,一般未婚女子皆作为装饰物。《太平广记。卷三六三。李哲》:「又以妇人披帛,缠头数匝,方结之。」
《國語辭典》:披红(披紅)  拼音:pī hóng
用红绸等披在人的身上,以表示尊荣、光彩或喜庆的意思。如:「这件事你办得好,该给你披红以示奖励!」《三国演义》第五四回:「随行五百军士,俱披红挂䌽,入南徐买办物件。」
《漢語大詞典》:假两(假兩)
南朝 齐 末年的一种服饰。南史·齐纪下:“先是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填胸,名曰‘假两’,此又服祅。假非正名也,储两而假之,明不得真也。”
分類:末年服饰
《漢語大詞典》:逾侈长饰(逾侈長飾)
谓过度奢侈而超过身份讲究服饰。 宋 赵叔向 《肯綮录·长物》:“ 东汉 威宗詔已有此语,云其舆服制度有逾侈长饰者,皆宜省损。亦作去声,皆本于 左氏 也。”
《漢語大詞典》:遇仙带(遇仙帶)
衣带名。古时表示官职等级的一种服饰。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旧制:执政以上始服毬文带,佩鱼;侍从之臣,止服遇仙带,世谓之横金。 元丰 官制,始詔六曹尚书、翰林学士,并服遇仙带,佩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