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白夹蓝衫(白夾蓝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漢語大詞典》:白袷蓝衫(白袷藍衫)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蛾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漢語大詞典》:百戏衣(百戲衣)
古代杂技演员所穿的服装。魏书·乐浪王忠传:“ 忠 愚而无智,性好衣服,遂著红罗襦,绣作领,碧紬袴,锦为缘。帝谓曰:‘朝廷衣冠,应有常式,何为著百戏衣?’”
《漢語大詞典》:避弹服
防止流弹或弹片对人体重要部位伤害的服装。当流弹或弹片等袭来时,犹如一张铁网,可将其牢牢抓住,并可迅速降低其飞行速度,或将其弹出,从而保护人体安全。多用具有较高的柔韧性和抗击性的材料制成。
《國語辭典》:得样儿(得樣兒)  拼音:dé yàng ér
漂亮、好看。《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你看,叫你带的那活计一趁,这两件越发得样儿了!」
《國語辭典》:大礼服(大禮服)  拼音:dà lǐ fú
1.举行大典礼时所穿的服装。
2.民国初年的礼服。有大礼服、常礼服之分。
《漢語大詞典》:抽纱服装
又称“抽丝服装”。一种工艺服装。根据图案设计,在服装面料的一定范围内抽走数根不需要的经纱或纬纱,再经扎、绕、编、缝等线绣法,使面料上呈现孔洞的空花效果。一般采用平纹布、棉布、亚麻布、牛津布、刺绣底布等。产品有衬衫、连衣裙和内衣等。针法精巧,色彩谐调。
《漢語大詞典》:楚巴
藏族服装名。一种大襟长袍。 王馀 《丰收》诗:“在青年的身上,穿着一身鲜艳的楚巴,彩带上的腰刀闪耀着光芒。”《中国民间故事选·海螺姑娘》:“ 银姑娘 撩起楚巴说:‘我跨过阿爸会议的地方……为什么就不能跨过你!’”
《漢語大詞典》:程子衣
古代士大夫家常闲居所穿的一种服装。制如道袍而稍异。
《漢語大詞典》:打裥(打襇)
方言。做服装时在需要有伸缩处作折迭而缝合其一端。 清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解部“襞”:“按:蹙布帛之广而摺叠之, 苏 俗所谓打襇也。”
《漢語大詞典》:春秋装
春秋季节穿着的服装。主要品种有套装、长裙、茄克衫、风衣、毛衣等。款式一般以舒适、随便、自然为主,并日益注重套装的颜色和款式的流行趋势和内外衣的配套。
《國語辭典》:奇装异服(奇裝異服)  拼音:qí zhuāng yì fú
不同于社会风尚,造型奇特的服装。如:「青少年标新立异的打扮,成了老一辈眼中的奇装异服。」
《國語辭典》:旗装(旗裝)  拼音:qí zhuāng
满洲人的服装。
《漢語大詞典》:轻妆软扮(輕妝軟扮)
谓穿着轻便柔软的服装。《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前至 郢州 界口,忽见一队军马,约有五百餘骑,为首一员大将,轻妆软扮,勒马前问曰:‘来者莫非 张别驾 乎?’”
《漢語大詞典》:青衣小帽
旧时平民服装。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设朝》:“你青衣小帽,在此不便。”儒林外史第八回:“﹝ 王守仁 ﹞换了青衣小帽,黑夜逃走。”《荡寇志》第一二二回:“ 吴用 忙叫:‘……我想不如青衣小帽,同 戴院长 偷渡过去为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