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一发(一發) 拼音:yī fā
1.更加、越是。《儒林外史》第五五回:「怎的如老哥会弹一曲琴,也觉得消遣些。近来想是一发弹的好了。」《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众人听了,一发鬨声拍手道妙。」
2.一同。《水浒传》第二回:「我家也有头口骡马。教庄客牵去后槽,一发喂养。」
3.发射一次。《韩非子。显学》:「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4.一经发作。《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今怨忿已积,一发,其害必大,可不谓大忧乎?」
5.乾脆、索性。《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红楼梦》第三三回:「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
2.一同。《水浒传》第二回:「我家也有头口骡马。教庄客牵去后槽,一发喂养。」
3.发射一次。《韩非子。显学》:「虽有不恃隐栝,而有自直之箭,自圜之木,良工弗贵也,何则?乘者非一人,射者非一发也。」
4.一经发作。《宋史。卷三四六。常安民传》:「今怨忿已积,一发,其害必大,可不谓大忧乎?」
5.乾脆、索性。《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红楼梦》第三三回:「不如趁今日一发勒死了,以绝将来之患。」
《漢語大詞典》:一法
(1).统一的法令。《荀子·王霸》:“君者,论一相,陈一法,明一指,以兼覆之,兼炤之,以观其盛者也。”
(2).指专一地行法。《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3).越发;更加。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这个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折:“那妇人老也小,止不过十七八岁,一法生得絶样的。”
(4).一种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缀之。”《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鍼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鍼空也” 张隐庵 集注引 张兆璜 曰:“开闔者,三阳之气发于下焦。营卫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气,在于营卫,而此篇独论气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气,出入开闔,以行补写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语,犹言一事一物。《华严经》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离。”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八万四千空色界,不离一法认毘卢。”
(2).指专一地行法。《韩非子·五蠹》:“故明主之道,一法而不求智,固术而不慕信,故法不败,而群官无奸诈矣。”
(3).越发;更加。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这个姑夫老人家,一法老的糊突了。”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折:“那妇人老也小,止不过十七八岁,一法生得絶样的。”
(4).一种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又一法,思其髮散以被身,一髮端,輒有一大星缀之。”《素问·刺志论》“入实者,右手开鍼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鍼空也” 张隐庵 集注引 张兆璜 曰:“开闔者,三阳之气发于下焦。营卫者,中焦水穀之所生也。用鍼取气,在于营卫,而此篇独论气出下焦,血出中焦,候下焦所生之气,出入开闔,以行补写之法,又一法也。”
(5).佛教用语,犹言一事一物。《华严经》卷十三:“惟以一法得出离。” 唐 李邕 《岳麓寺碑》:“一法开无量之门,一音警无边之众。” 宋 范成大 《题记事册》诗:“八万四千空色界,不离一法认毘卢。”
《漢語大詞典》:倍加
加倍;更加。《北齐书·神武帝纪上》:“将出 滏口 ,倍加约束,纤毫之物,不听侵犯。” 唐 韩愈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又京师者,四方之腹心,国家之根本,其百姓实宜倍加忧恤。”《武王伐纣平话》卷上:“皇后见寳釧,接得带了,精神倍加。”《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吴氏 倍加扫兴,忿怒不已。”
《漢語大詞典》:更其
更加。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不负责任的,不能照办的教训多,则相信的人少;利己损人的教训多,则相信的人更其少。”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时我们都有了不足之感,而我的更其浓厚。”
分類: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