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暑湿
亦作“ 暑湿 ”。 炎热潮湿。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暑溼。” 唐 韩愈 《唐故江西观察使韦公墓志铭》:“为瓦屋万三千七百,为重屋四千七百,民无火忧,暑湿则乘其高。” 明 唐顺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之一:“以北土能寒之人而争騖于毒利暑湿瘴癘之域……此兵家之忌。” 清 王鹏运 《〈彊邨词〉序》:“江干暑溼,不可久留。”
《漢語大詞典》:袢暑
犹溽暑,炎暑。 宋 楼钥 《跋扬州伯父所藏魏元理画卷·莲荷》:“又有熟芡生菱鳧茈之属,一一如生,袢暑尤宜观之,所谓宛然坐我水仙府也。” 元 方回 《夏夜闻雨》诗:“可以逃袢暑,征徒盍少休。” 明 宋濂 《题栖云轩记后》:“余往年读 刘元靖 《山栖志》,见其所载 紫巖 、 灵巖 胜概,分明如画。时正当袢暑,不觉凉颼生肘腋间。”
分類:溽暑炎暑
《骈字类编》:暑时(暑时)
汉书严助传见夏月下今齐书竟陵王子良传明诏深矜狱圄恩文累坠 科网严重称为峻察负罪离愆充积牢户暑时郁蒸加以金铁聚忧之气足感天和民之多怨非国福矣
《骈字类编》:夏暑
易泰象疏见春杀下征诗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笺 行徂往也我行往之西方至于远荒之地乃以二月朔日始行至今则更夏暑冬寒矣 榖梁无冰传注周二月建丑之月夏之十二月也此月既是常寒之月疏天有四时冬寒夏暑是冬为常寒之月 论衡春温夏暑秋凉冬寒人君无事四时自然日岑参送赵侍御归上都诗见风逐下夏又六月三十 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诗残云收 暑新雨带秋岚
《骈字类编》:暑来
易系辞见寒往下下陆倕石阙铭见寒往
《國語辭典》:受暑  拼音:shòu shǔ
中了暑气。如:「烈日当空,外出时要做好防晒措施,以免受暑!」
分類:受暑中暑
《漢語大詞典》:销暑(銷暑)
犹销夏。消解暑气。 唐 白居易 《江楼夕望招客》诗:“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唐 朱庆余 《林下招胡长官》诗:“销暑近来无别物,桂阴当户满绳牀。”
《國語辭典》:处暑(處暑)  拼音:chǔ shǔ
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此日过后,夏天的暑气渐将结束,天气渐转凉爽。
《國語辭典》:逭暑  拼音:huàn shǔ
避暑。《新唐书。卷一二五。张说传》:「后逭暑三阳宫,汔秋未还。」
分類:避暑
《漢語大詞典》:暑溽
谓夏季潮湿闷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九:“暑溽异甚,伏望保护寝兴,万万珍重不宣。”宋史·文苑传一·朱昂:“愿在地而为簟,当暑溽而冰寒。”红楼梦第二九回:“ 黛玉 不过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气,本无甚大病。”
《國語辭典》:暑热(暑熱)  拼音:shǔ rè
盛夏的热天。汉。晁错论贵粟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大宋宣和遗事。利集》:「今大暑热,稍稍食饱,恐生它疾。」
《國語辭典》:触暑(觸暑)  拼音:chù shǔ
因暑热而感冒。如:「今夏气温曾高达摄氏三十六度,使许多人触暑。」
分類:中暑暑热
《漢語大詞典》:剧暑(劇暑)
酷暑。 宋 陆游 《晨至湖上》诗:“ 剑南 无剧暑,长夏更宜人。”宋史·陈规传:“时方剧暑, 规 谓 錡 毋多出军,第更队易器,以逸制劳。”
分類:酷暑
《漢語大詞典》:时暑(時暑)
指夏天的炎热。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我来冰未冸,时暑忽隆炽。” 唐 白居易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诗:“岂止消时暑,应能保岁寒。”
分類:夏天炎热
《漢語大詞典》:午暑
夏季中午的暑热、炎气。 宋 范成大 《慈姥岩与送客酌别风雨大至》诗:“山灵知我厌尘土,唤起蛰雷鏖午暑。” 宋 陆游 《残暑得小雨颇凉》诗:“午暑不可触,忽惊如许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