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是非曲直  拼音:shì fēi qū zhí
正反对错,善恶好坏。汉。王充《论衡。说日》:「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文明小史》第四回:「这事兄弟还要亲自审问,总有一个是非曲直,断乎不能委曲姓黄的。」
《漢語大詞典》:是非涡(是非渦)
矛盾纠纷的中心。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六:“ 老王 见她有些紧张,怕自己卷到是非涡里,慌忙声明。”
《国语辞典》:是非之地  拼音:shì fēi zhī dì
充满纠纷、扰攘的环境。如:「这是个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國語辭典》:是非只为多开口(是非只為多開口)  拼音:shì fēi zhǐ wèi duō kāi kǒu
(谚语)比喻多话容易引起是非。《孤本元明杂剧。庄周梦。第三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悔又何尤。」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漢語大詞典》:是非自有公论(是非自有公論)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庾公 ﹞又问:‘何者居其右?’ 王 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 王 曰:‘噫!其自有公论。’”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是非自有公论。”
《國語辭典》:是是非非  拼音:shì shì fēi fēi
1.确定对的,否定错的。指能明辨是非对错。《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2.各种是非纷争。《孤本元明杂剧。冲漠子。第二折》:「猿也你再休向灵台寄迹,马也再休向黄庭伏枥,再休管是是非非。」《群音类选。卷六。清腔类。北新水令。自怜愁病度春秋曲》:「乐事成愁,好事成羞,更落得是是非非,断送人唧唧啾啾。」
《國語辭典》: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拼音:lái shì shì fēi rén,qù shì shì fēi zhě
谁引起事端,就得由谁来解决。《金瓶梅》第八六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红楼梦》第六八回:「我还有个主意。『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这事还得我了才是。」
《國語辭典》:明辨是非  拼音:míng biàn shì fēi
清楚的分辨是与非。如:「不能明辨是非,就不会是好法官。」
《國語辭典》:短长(短長)  拼音:duǎn cháng
1.短与长。《管子。乘马》:「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汉。王充《论衡。辨崇》:「家人治产,贫富息耗,寿命短长,各有远近。」
2.是非善恶。《后汉书。卷二二。朱景王杜马刘傅坚马列传。马武》:「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你这里鼓舌摇唇说短长,则俺那新媳妇在车儿上,盼不见画戟雕鞍旧日郎。」
3.意外灾祸或死亡。《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上有老母,下无弟兄,父亲既死,就仗我一人奉养老母,万一机事不密,我有个短长,母亲无人养赡。」
4.优劣。如:「他们两个谁都不服输,就让他们一较短长,看看谁比较厉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凤止高梧,虫吟小榭;也共时人较短长。」
《國語辭典》:曲直  拼音:qū zhí
1.弯曲与平直。《书经。洪范》:「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唐。元稹〈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2.比喻是非善恶。《史记。卷八十七。李斯传》:「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待事定之后,使天下平其曲直,不亦高义耶?」
《國語辭典》:美恶(美惡)  拼音:měi è
1.美丑。《列子。黄帝》:「美恶不滑其心,山谷不踬其步。」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故女无美恶,入官见妒;士无贤不肖,入朝见嫉。」
2.是非善恶。《礼记。学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晋。潘岳〈秋兴赋〉:「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漢語大詞典》:横枝
(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若从七佛至此 璨 大师,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宋 苏轼 《器之好谈禅不喜游山山中笋出戏语器之可同参玉板长老作此诗》:“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禪宇谓之法嗣,而禪家旁出,谓之横枝。”
(2).谓无端,无缘无故。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怎当那横枝罗惹,不许隄防!”
(3).比喻是非。《盛世新声·双调五供养·穷客程》:“冷落孤帷谁问当,谁问当?那一日不断肠,谁承望横枝一万桩?”
(4).梅花的一种。 宋 姜夔 《卜算子·梅花八咏》词:“緑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夏承焘 笺校:“緑萼、横枝皆梅别种。”
《國語辭典》:雌黄(雌黃)  拼音:cī huáng
1.矿物名,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有剧毒。雌黄晶体呈短柱状或可片状剥离。颜色为柠檬黄色,半透明,金刚光泽至油脂光泽,燃烧时,产生青白色烟雾具强烈的蒜臭味。常和雄黄共生。
2.纂改文字。古人用黄纸写字时,常以雌黄涂抹错误之处再改易。其作用犹今之修正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3.比喻不顾事情真相,随意批评。参见「口中雌黄」条。
《國語辭典》:寒热(寒熱)  拼音:hán rè
中医指人身有病时,时冷时热的症状。
《國語辭典》:寒温(寒溫)  拼音:hán wēn
1.冷暖。《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故鲁工不知寒温之节,轻重之量,以害正生。」《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苟目能辩色,耳能辩声,口能辩味,体能辩寒温者,将皆以脩絜为讳恶。」
2.见面时彼此问候生活起居,或泛谈气候寒暖等的应酬话。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阳羡书生》:「仍与彦叙寒温,书生卧欲觉。」《红楼梦》第九二回:「彼此相见,叙些寒温。」也作「寒暄」、「暄凉」。
《國語辭典》:明暗  拼音:míng àn
物体因受光、不受光而有亮面和暗面,由于明暗的感觉才造成视觉上的立体感。如:「这屋子的采光不错,明暗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