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吃讲茶(吃講茶)
亦作“ 吃碗茶 ”。 旧时发生争执的双方到茶馆里请公众评判是非。《海上花列传》第三七回:“月底耐勿拿来末,我自家到耐 鼎丰里 来请耐去吃碗茶。” 沙汀 《兽道》:“随后人们又纷纷赞成她们去吃讲茶。”
《國語辭典》:七长八短(七長八短)  拼音:qī cháng bā duǎn
1.高矮不齐的样子。《西游记》第九一回:「又见那七长八短、七肥八瘦的大大小小妖精,都是些牛头鬼怪,各执枪棒。」《儒林外史》第二回:「申祥甫同著众人领了学生来,七长八短几个孩子,拜见先生。」
2.谈论是非,说长道短的。《歧路灯》第五八回:「你这个忘八蛋子,嘴里七长八短,好厌恶人!」
3.不利或不幸的事。
《漢語大詞典》:七短八长(七短八長)
犹言是非好歹。 欧阳山 《苦斗》五三:“咱们只管报名。干得好就干,干不好就滚蛋,管他那七短八长什么的!”
《漢語大詞典》:清浑皂白(清渾皂白)
比喻事物的本来面目、是非、情由等。红楼梦第八十回:“你且问箇清浑皂白,再动粗卤。”
《國語辭典》:清官难断家务事(清官難斷家務事)  拼音:qīng guān nán duàn jiā wù shì
(谚语)家庭纠纷繁琐复杂,即使是公正廉洁的官吏也难以论断是非。如:「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他们自家的事情,还是别插手的好。」《儒林外史》第二九回:「自古道:『清官难断家务事』。」《红楼梦》第八○回:「实是俗语说的:『清官难断家务事』,此时正是公婆难断床帏事了。」
《國語辭典》:青红皂白(青紅皂白)  拼音:qīng hóng zào bái
皂,黑色。青红皂白指各种不同的颜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情由。《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富翁一眼觑定这小娘子,恨不得寻口水来吞他下肚去,那里还管炉火的青红皂白!」《老残游记》第十五回:「进得门来,听见一片哭声,也不晓得青红皂白,只好号啕大哭。」也作「青黄皂白」、「青红白皂」。
《國語辭典》:片言折狱(片言折獄)  拼音:piàn yán zhé yù
凭一句话就能断定讼狱。语本《论语。颜渊》:「片言可以折狱,其由也与。」
《國語辭典》:数黑论黄(數黑論黃)  拼音:shǔ hēi lùn huáng
评论是非长短。指信口随意乱说。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那吃敲才怕不口里嚼蛆,那厮待数黑论黄,恶紫夺朱。」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那里说短论长,数黑论黄,断不了村沙莽撞,你心中自忖量。」也作「说长道短」。
《國語辭典》:说长道短(說長道短)  拼音:shuō cháng dào duǎn
随意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俺倒不言语,他倒说长道短的。」也作「白说绿道」、「数黑论黄」、「数黄道白」、「数黄道黑」、「说白道绿」、「说白道黑」、「说短论长」、「说黄道黑」、「说长论短」、「说长说短」。
《漢語大詞典》:说咸道淡(説鹹道淡)
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闲话。《新苑》1982年第1期:“‘你是怕别人说咸道淡?’‘说咸道淡,邪风鬼火,我都不怕!’”
《國語辭典》:是是非非  拼音:shì shì fēi fēi
1.确定对的,否定错的。指能明辨是非对错。《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2.各种是非纷争。《孤本元明杂剧。冲漠子。第二折》:「猿也你再休向灵台寄迹,马也再休向黄庭伏枥,再休管是是非非。」《群音类选。卷六。清腔类。北新水令。自怜愁病度春秋曲》:「乐事成愁,好事成羞,更落得是是非非,断送人唧唧啾啾。」
《国语辞典》:是长是短(是长是短)  拼音:shì cháng shì duǎn
1.批评他人的是非长短。《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二:「见了手下旧使役的,偏喜是长是短的婆儿气消遣闷怀。」
2.描述仔细详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滴珠把上项事,是长是短,说了一遍。」
《漢語大詞典》:惹口舌
引起口角是非。《水浒传》第三十回:“不争我们吃你的酒食,明日官府上须惹口舌。”
分類:口角是非
《國語辭典》: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拼音:lái shì shì fēi rén,qù shì shì fēi zhě
谁引起事端,就得由谁来解决。《金瓶梅》第八六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红楼梦》第六八回:「我还有个主意。『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这事还得我了才是。」
《國語辭典》:滥好人(濫好人)  拼音:làn hǎo rén
不问是非曲直,只求和气没有争执的人。常含有讥贬之意。也作「烂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