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著 → 着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文昭
(1).文德昭著。国语·周语下:“ 成王 能明文昭,能定武烈者也。”文选·刘琨〈答卢谌诗〉:“资忠履信,武烈文昭。” 李善 注:“ 汉武帝 赠故 朱崖 太守 董广 詔曰:‘伐叛柔服,文昭武烈。’ 曹植 令曰:‘相者文德昭,将者武功烈。’”
(2).谓宗庙位次。 文王 之子为昭。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昔在 文 昭,今惟 武 穆。” 李善 注:“言昔者在 高祖 之子为王,同於 文王 之昭,今帝之子为王,又同 武王 之穆……汉书 韦玄成 议曰:父为昭,子为穆,孙復为昭。昭穆,父子之迭号,千祀而一也。” 清 朱大韶 实事求是斋经义·二叔辨:“徧考经传诸子,无并 管 、 蔡 、 霍叔 为三叔者,至谓下文方列 文 昭,故不谓 管 蔡 ,説更无理。”参见“ 文昭武穆 ”。
《漢語大詞典》: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 周文王 於 周 为穆, 文王 之子 武王 则为昭,而 武王 之子 成王 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 文王 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蕚也如彼;天平地成,功业也如此。” 唐 杨炯 《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 文 昭 武 穆,方驾齐驱;公子王孙,朱轮华轂。”参阅文献通考·宗庙一
《漢語大詞典》:炳如
(1).明显昭著貌;明白显豁貌。 汉 扬雄 《太玄·文》:“炳如彪如,尚文昭如。”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论韩公文:“蔚然而虎凤跃,鏘然而韶钧鸣……千态万貌,卒泽於道德仁义,炳如也。” 明 宋濂 《凝道记·阴阳枢》:“ 孔子 之传, 孟子 之释,加以数言,而其意炳如也。”
(2).容光焕发貌。 元 王逢 《奉题台州石安抚雁荡能仁寺遗诗后》序:“殆见公存心仁,律下严,悠然雅歌,而神采炳如也。”
《国语辞典》:彰著  拼音:zhāng zhù
昭著显明。汉。应劭《风俗通义。卷四。过誉》:「至延奸舋彰著,无与比崇。」
《漢語大詞典》:彰灼
(1).昭著,显明。《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事已彰灼,无所復疑,宜为之备。”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捷智·张浚》:“ 汤 遣官发视,乃伪詔也,度不可宣,而事已彰灼。”
(2).指显赫。 唐 郑亚 《〈李文饶文集〉序》:“每封功臣、建子弟,其辞多天子为之。纵委於执翰者,亦非彰灼知名之士。”
《漢語大詞典》:诞昭(誕昭)
(1).大为昭著。 晋 夏侯湛 《雷赋》:“嗟乾坤之神祗兮,信灵化之诞昭。”
(2).普遍昭示。 宋 王禹偁 《拟赐天下雍熙三年新历诏》:“爰举旧章,乃颂新历,诞昭正朔,广被华夷。”
《漢語大詞典》:彰显(彰顯)
(1).指昭著的事实。逸周书·克殷:“ 殷 末孙 受德 ,迷先 成汤 之明,侮灭神祇不祀,昏暴 商邑 百姓,其彰显闻於昊天上帝。”
(2).显赫。 明 颜广烈 《〈颜氏家训〉序》:“自是而后,歷 宋 而 元 ,仕籍虽不乏,而彰显不逮前,岂非《家训》失传之故歟?”
《漢語大詞典》:显烈(顯烈)
(1).昭著的功业。 三国 魏 曹丕 《策命孙权九锡文》:“以勗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
(2).谓功业昭著,品行刚正。 李大钊 《“今”与“古”》:“他们争论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现今的人犹能与显烈的古人抗衡否?”
《漢語大詞典》:显昭(顯昭)
(1).使显扬昭著。 汉 王符 潜夫论·赞学:“是故 董仲舒 终身不问家事, 景君明 经年不出户庭,得鋭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
(2).指有显著德才的人。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褒神》:“史 伯 以 幽王 弃高明显昭,而好谗慝暗昧,近顽嚣穷固,黜太子以怒 西戎 、 申 、 繒 ,於彼以取其必弊焉可也。”
《漢語大詞典》:焯然
昭著貌。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端平三年:“ 了翁 刻苦向学,凡四十年,国家人才,焯然有称如 了翁 者几人?愿亟召还,处以台辅。”
分類:昭著
《漢語大詞典》:炤明
明显昭著。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观德:“天地者,万物之本,先祖之所出也。广大无极,其德炤明。”
分類:明显昭著
《漢語大詞典》:表着(表著)
(1).显扬昭著。 汉 班固 《白虎通·号》:“故受命王者,必择天下美号,表著己之功业,明当致施是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古之英才,若 子房 、 仲舒 、 叔度 、 孔明 、 文仲 、 韩 、 范 诸公,德业表著,皆良知中所发也。” 鲁迅 《〈劲草〉译本序》:“ 托氏 撰述之真得以表著,而译者求诚之志或亦稍遂矣。”
(2).用标帜标明固定。左传·昭公十一年:“朝有著定,会有表,衣有禬,带有结。会朝之言,必闻于表著之位,所以昭事序也。” 杜预 注:“著定,朝内列位常处,谓之表著。”
(3).犹标柱。 宋 叶适 《灵岩》:“ 吴 人宅沮洳,兹山抑其镇;陡起为表著,突兀数寻仞。”
(4).犹撰述。 明 宋濂 《滁阳蔡氏道山阡表》:“某与 彝 交既久,若异姓昆弟然。故因其请为表著先塋之碑,使后世有考焉。”
《國語辭典》:牖中窥日(牖中窺日)  拼音:yǒu zhōng kuī rì
牖,窗户。牖中窥日指从窗内看太阳。比喻见识狭隘、浅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
《國語辭典》:信及豚鱼(信及豚魚)  拼音:xìn jí tún yú
信用及于猪、鱼等微贱动物。比喻极有信用。《易经。中孚卦。彖曰》:「豚鱼吉,信及豚鱼也。」三国魏。王弼。注:「争竞之道不兴,中信之道淳著,则虽微隐之物,信皆及之。」《梁书。卷一。武帝本纪上》:「与夫仁被行苇之时,信及豚鱼之日,何其辽夐相去之远欤!」
《国语辞典》:文德武功  拼音:wén dé wǔ gōng
治理国事恩德昭著,对外用兵战绩辉煌。用以称颂帝王或位高者的功德。《太平广记。卷二四一。王承休》:「陛下千年膺运,一国称尊,文德武功,经天纬地。」
《国语辞典》:彰彰可据(彰彰可据)  拼音:zhāng zhāng kě jù
显明昭著,可为凭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程门旧约,两两无凭。韩氏新姻,彰彰可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