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853,分12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星驰
落星
前星
戴星
景星
将星
台星
星使
星象
占星
星罗
聚星
星芒
星回
星纪
《國語辭典》:星驰(星馳)  拼音:xīng chí
1.形容疾走、奔驰如流星。晋。潘岳〈世祖武皇帝诔〉:「羽檄星驰,钲鼓日戎。」也作「星奔」、「星行」。
2.连夜赶路。《抱朴子。外篇。安贫》:「驽蹇星驰以兼路,豺狼奋口而交争。」也作「星行」。
《漢語大詞典》:落星
(1).山名。在今 江苏省 南京市 东北,北临 长江 。相传有大星落于此,因而得名。 宋 梅尧臣 《雪中发江宁浦至采石》诗:“ 落星 始前瞻,瞬目已后相。”
(2).楼名。在 南京市 东北临 江 的 落星山 上。文选·左思〈吴都赋〉:“数军事乎 桂林 之苑,饗戎旅乎 落星 之楼。” 刘逵 注:“ 吴 有 桂林苑 、 落星楼 ,楼在 建业 东北十里。” 前蜀 韦庄 《春日》诗:“ 落星楼 上吹残角,偃月营中挂夕暉。”
(3).石名。 唐 刘禹锡 《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眇小欺 湘 燕,团圆笑落星。”
《漢語大詞典》:前星
汉书·五行志下之下:“心,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后星,庶子也。”后因以前星指太子。 南朝 梁 沈约 《胤雅》:“前星比耀,克隆万寿。” 唐 刘禹锡 《贺皇太子受册笺》之一:“苍震发前星之辉,黄离表重轮之瑞。” 宋 王禹偁 《拟陈王判开封府制》:“温良本自於天资,礼让詎因於时习,前星有烂,拱辰极以弥光,玉叶腾芳,挺本枝而可辅。”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神宗 此时前星未耀,正急的是生子一事。”
分類:太子以前
《國語辭典》:戴星  拼音:dài xīng
1.头顶著星宿。比喻极早出门或极晚回家。唐。王绩〈答冯子华处士书〉:「或时与舟人渔子,分潭并钓,俛仰极乐,戴星而归。」宋。苏轼〈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对床欲作连夜语,念汝还须戴星起。」
2.早出晚归。语本《吕氏春秋。开春论。察贤》:「巫马期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居,以身亲之,而单父亦治。」后用以称誉能干的官吏。唐。罗隐 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國語辭典》:景星  拼音:jǐng xīng
1.我国政府颁授有功勋人士的勋章名称。参见「景星勋章」条。
2.天象,可能为新星或超新星。相传常出于有道之国。《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于有道之国。」
《國語辭典》:将星(將星)  拼音:jiàng xīng
将帅的星宿。《三国演义》第七回:「某夜观天象,见一将星欲坠。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
《漢語大詞典》:台星
三台星。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开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辅。 唐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台星再朗,天网重恢。” 宋 杨万里 《宿牧牛亭秦太师坟庵》诗:“天极八重心未死,台星三点坼方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秀毓山川,灵分草木,几番焰夺台星。” 清 顾炎武 《路舍人家见东武四先历》诗:“龙驭杳安之,台星陨衡鼐。”
《國語辭典》:星使  拼音:xīng shǐ
古时使臣的尊称。参见「使星」条。唐。高适〈送柴司户充刘卿判官之岭外〉诗:「月卿临幕府,星使出词曹。」
《國語辭典》:星象  拼音:xīng xiàng
星体的明、暗、薄、蚀等现象,古人往往据此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國語辭典》:占星  拼音:zhān xīng
观察天象及星辰运行,以推论人事的吉凶祸福。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
《國語辭典》:占星术(占星術)  拼音:zhān xīng shù
以观察星辰的运行、位置、颜色、亮度、芒角,以及星辰间相互关系,以推测人事变化的一种方术。
《骈字类编》:星罗(星罗)
唐 孟浩然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星罗牛渚夕,风退鹢舟迟。
唐 孟浩然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韵府拾遗 歌韵》:周书太祖纪今便分命将帅应机进讨或趣其要害或袭其窟宅电绕蛇击雾合星罗
《國語辭典》:聚星  拼音:jù xīng
两颗以上恒星聚集而成的系统。
《漢語大詞典》:星芒
(1).星的光芒。 南朝 宋 鲍照 《飞白书势铭》:“圭角星芒,明丽烂逸。”
(2).指彗星出现。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星芒一丈燄,月晕七重轮。” 唐 杨炯 《浑天赋》:“日晕长虹,星芒伏鳖。”元史·世祖纪二:“比者星芒示儆,雨泽愆常,皆闕政之所繇。”
《國語辭典》:星回(星迴)  拼音:xīng huí
星星运行回复原位。指一年已终了。《文选。李康。运命论》:「天动星回,而辰极犹居其所。」文选。陆机。演连珠五十首之一:「日薄星回,穹天所以纪物。」
《漢語大詞典》:星纪(星紀)
(1).星次名。十二次之一。与十二辰之丑相对应,二十八宿中之斗、牛二宿属之。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而淫於玄枵。” 杜预 注:“星纪在丑,斗牛之次。”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上当星纪,下裂坤维。” 清 钮琇 觚賸·石言:“ 端州 分野直星纪。”
(2).泛指岁月。 晋 陶潜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发岁始俯仰,星纪奄将中。”南齐书·虞悰传:“﹝臣﹞猥属兴运,荷窃稠私,徒越星纪,终慙报答。” 唐 张继 《送窦十九判官使江南》诗:“游客淹星纪,裁诗鍊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