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周明辨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太平兴国五年(980)任潮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明辩(一○八五~一一五七),号正堂,俗姓俞,湖州(今属浙江)人。年十九事报本蕴禅师,圆颅受具。后谒径山妙湛慧禅师等名宿,晚依清远。住湖汌道场寺。为南岳下十五世,龙门清远禅师法嗣。高宗绍兴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三。《嘉泰普灯录》卷一六、《五灯会元》卷二○有传。今录诗六十二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四
禅师讳明辨。吉安州俞氏之子。说法于郡之道场山。以正堂自号。据令端方。毫不苟贷。每缁素入山请法。必令先具香设拜佛眼远和尚。然后受谒。谒者悚然。有问。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辨曰。横身三界外。独脱万机。前曰。秖如风穴道。长忆江南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又作么生。辨曰。说者个不唧𠺕汉作么。曰。嫩竹摇金风细细。百花铺地日迟迟。曰。你向甚么处见风穴。僧曰。耳里眼里绝萧洒。曰。料掉没交涉。又问。如何是佛。辨曰。无柴烧猛火。如何是法。曰。贫做富装裹如何是。僧曰。卖扇老婆手遮日。如何是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曰。古墓毒蛇头带角。如何是一喝如踞地狮子。曰。虚空笑点头。如何是一喝如探竿影草。曰。石人拍手笑呵呵。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曰。布袋里猪头。如何是向上事。曰。锯解秤锤。如何是和尚栗棘蓬。曰。不答此话。曰。为甚么不答。辨大笑曰。吞不进。吐不出。辨机要精悍。每经旬掩室。即近侍罕得见进。然其章训痛绝。名根不把玩不暴用。故及门皆三二十载。韬神晦颖。诸方有盛名者。率闻而钦畏之。暮年上堂云。猛虎口边拾得。毒蛇头上安排。更不钉桩摇橹。回头别有生涯。婆子被我勘破了。大悲院里有村斋。又上堂。以杖左卓云。三十二相无此相。右卓云。八十种好无此好。僧繇一笔。画成志公。露出草稿。又卓杖顾众曰。莫懊恼。直下承当休更讨。下座。归方丈。跏趺而化。火后得舍利。塔于仙人山。雪堂。见辨达磨赞乃叹曰。当今满目珠玑。慰我白首。独有此耳。其词曰。升元阁前懡㦬。洛阳峰畔乖张。皮髓传成话𣠽。只履无处埋藏。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赞曰。辨公初至少林。览立雪遗迹。乃至陨涕。及出世。必指人知其得法源委。昧者往往以世谛失之。盖择乳在鹅王也。当时佛眼门下。作略逸群。独于辨公。俱嗟不及。呜呼熠熠赤帜。皎皎白眉。千秋节合。其揆一也。
《漢語大詞典》:辨智
明辨事理,有才智。 汉 刘向 说苑·权谋:“ 郑桓公 将欲袭 鄶 ,先问 鄶 之辨智果敢之士,书其姓名。” 宋 李攸 宋朝事实·削平僭伪:“ 昌言 为人辨智,于上前指画破贼之策,上悦之,恩遇甚厚。”
《漢語大詞典》:极辨(極辨)
(1).分辨得很清楚;明辨。 宋 叶适 《同安县学朱先生祠堂记》:“余每见 朱公 极辨於毫釐之微,尤激切而殷勤,未尝不为之叹息也。” 清 熙祚 《〈日闻录〉跋》:“末篇极辨佛氏之欺诞,博而能精,尤足徵学识。”
(2).非常明察。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方今天下,当五阳之会,处极辨之朝。”
《漢語大詞典》:廉辨
指清廉明辨。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羣吏之治……六曰廉辨。” 郑玄 注:“辨,辨然不疑惑也。” 清 钱谦益 《明故按察使徐公墓志铭》:“公为令廉辨惠和,爬垢剔蠹,三邑皆有遗爱。”参见“ 廉善 ”。
《漢語大詞典》:廉善
清廉而政绩优异。《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羣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 郑玄 注:“听,平治也,平治官府之计有六事。弊,断也。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善,善其事有辞誉也。”按,廉善……廉辨之‘廉’均应作‘察’字解,义为考察、查访。见 清 黄生 《义府·廉》。然旧训沿用已久,不可废。 唐 元稹 《邵常政内侍省内谒者监》:“或扈从於艰难之际,或服勤著廉善之名。宜序班资,用优阶秩。”
《漢語大詞典》:通辨
聪慧明辨。 汉 刘向 列女传·班女婕妤:“贤才通辨,始选入后宫为小使。”
《漢語大詞典》:辨切
明辨而切当。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曹攄 清靡於长篇, 季鹰 辨切於短韵,各其善也。”
分類:明辨切当
《漢語大詞典》:辨洽
明辨博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唯 陈寿 《三志》,文质辨洽, 荀 张 比之於 迁 固 ,非妄誉也。”
分類:明辨博洽
《漢語大詞典》:察辨
详审而明辨。 宋 叶适 《郑仲酉墓志铭》:“君治狱察辨而坚明。” 清 刘大櫆 《徐笠山时文序》:“今天下相率以 孔 、 孟 、 曾 、 思 之言为八比之时文,各持其一是,各持其一长,彼其诚心,莫不自以为察辨於儒生之説,而洋溢乎学士之文矣。”
分類:详审明辨
《漢語大詞典》:飨象(饗象)
比喻难以捉摸,无可明辨的事物。饗,通“ 响 ”。文选·左思〈吴都赋〉:“斯寔神妙之饗象,嗟难得而覼缕。” 李周翰 注:“神妙则所述神仙之事。仙道至微,事或响象。响象,言未审也。” 高步瀛 义疏:“响象,迭韵连语,犹想象也。”
《国语辞典》:是非之心  拼音:shì fēi zhī xīn
明辨对错曲直的思想、意念。《孟子。告子上》:「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国语辞典》:称谓录(称谓录)  拼音:chēng wèi lù
书名。清梁章钜撰,三十二卷。明辨古今称谓名号,各从门类。
分类:明辨古今
《漢語大詞典》:辨谲(辨譎)
明辨果决。譎,通“ 决 ”。旧唐书·张宿传:“及上在东宫,宿时入謁,辨譎敢言。”
分類:明辨果决
《漢語大詞典》:阐择(闡擇)
阐明辨别。 清 魏源 《〈太学古本〉序》:“即以今本之説注古本之书,天造地设,不约同符,又自以己意每章别加阐择,取明大意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