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法文  拼音:fǎ wén
1.法国的语言、文字。旧音ㄈㄚˋ ㄨㄣˊ fà wén。
2.法律之明文,称为「法文」。
《漢語大詞典》:史皇
指 苍颉 。传说最早发明文字的人。《吕氏春秋·勿躬》:“ 史皇 作图。”《淮南子·修务训》:“ 史皇 产而能书。” 高诱 注:“ 史皇 , 苍頡 。生而见鸟跡,知著书,故曰 史皇 、或曰 頡皇 。” 郑观应 《盛世危言·西学》:“ 史皇 剏文字, 轩辕 製衣冠。”
《漢語大詞典》:解由
宋 元 时官吏调任时的证明文书。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陈谔捣油》:“﹝ 陈諤 ﹞尝为 越 学正,满替,往 婺 之廉司取解由……别注他缺。”金史·百官志一:“凡内外官之政绩,所歷之资考,更代之期,去就之故,秩满皆备陈於解由,吏部据以定能否。”《元典章·吏部三·圣政一》:“所在亲民长官……任满之日,於解由内明注此年农桑勤惰,赴部照勘。”
《國語辭典》:关照(關照)  拼音:guān zhào
1.通知。《老残游记》第三回:「到上房关照一声,说,有先生来看病。」
2.照顾供应。《文明小史》第五一回:「这里上等舱每房都有一个伺候的仆欧,茶水饮食都是他来关照。」
《漢語大詞典》:解密
取消或降低安全保密等级
把密码转变成简明文本,通常用密码分析法
《漢語大詞典》:取结(取結)
领取地方官府的证明文书。儒林外史第二十回:“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不必太谦,我便向府县取结。”
《漢語大詞典》:批帖
旧时官府出的证明文书。 宋 文天祥 《指南录·得船难》:“吾为 宋 救得一丞相回,建大功业,何以钱为?但求批帖,为他日趋承之证。”《明律·兵律·诈冒给路引》:“官豪势要之人,嘱託军民衙门,擅给批帖,影射出入者,各杖一百。”《水浒传》第五一回:“﹝ 雷横 ﹞拜见了知县,回了话,销缴了公文批帖,且自回家暂歇。”
《國語辭典》:注音  拼音:zhù yīn
用同音字或符号标明文字的读音。
《漢語大詞典》:文证(文證)
证明文书。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东邻尝以庄契质于西邻,后当收赎,先入八百千,自恃密熟,不取文证。”清史稿·食货志一:“如式者官予文证。”
《漢語大詞典》:禁牒
以君主名义给予的身分证明文件。文苑英华·赦书四·会昌二年四月二十三日上尊号赦文:“自今后并须準格用荫人数年限,及察知冒卖资荫,便收禁牒,报有司。”
《國語辭典》:偃武修文  拼音:yǎn wǔ xiū wén
偃息武备,提倡文教。《书经。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那其间便招贤纳士,今日个俺可便偃武修文。」也作「修文偃武」、「偃武兴文」。
《国语辞典》:普通护照(普通护照)  拼音:pǔ tōng hù zhào
外交部发给一般国民不论出国求学、就业、探亲、观光、经商、医病等的身分證明文件。有效期限为六年,期满可依规定申请延期。
《国语辞典》:弃武修文(弃武修文)  拼音:qì wǔ xiū wén
停止武备,修明文教。如:「太平盛世,弃武修文,国民生活水准大幅提升。」
《漢語大詞典》:票照
指票据执照等证明文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赃私》:“情愿买者,当官具臣,批准上价,并不价外增溢分毫,官给印硃票照,即时管业。”《1950年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各级税务机关应建立会计、票照、解报、稽查、奖惩、会议、学习制度。”
《漢語大詞典》:申着(申著)
明文公布。《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 高祖 践阼,祗慎万机,申著诸侯不朝之令。” 明 沈榜 《宛署杂记·廊头》:“本县不得已,申著为例,每处各定数家为廊头。”
分類:明文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