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察微
明察细微。史记·五帝本纪:“聪以知远,明以察微。” 宋 陈郁 《话腴》:“ 钟会 欲询以时事而致之罪,而 籍 终皆以沉湎避。其察微见远,寄託保身,非高出数子之上,其能脱屣於祸穽哉!”《人民文学》1979年第1期:“ 赵克谦 察微知著,就在青萍之末刚有风意的时候,他已经未雨绸缪了。”
分類:明察细微
《漢語大詞典》:精察
精细明察。 唐 韩愈 孟郊 《征蜀联句》:“石潜设奇伏,穴覻骋精察。”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太子为政精察,而中常侍 宗爱 ,性险暴,多不法,太子恶之。”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吾心之良知,自有以详审精察之,而能虑矣。”
分類:精细明察
《漢語大詞典》:渊鉴(淵鑒)
洞察,明察。《魏书·甄琛传》:“伏惟陛下纂圣前暉,渊鉴幽慝,恩断近习,宪轨唯新。”
分類:洞察明察
《國語辭典》:苛察  拼音:kē chá
严求细察。《庄子。天下》:「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令之不是者,系而罪之,以苛察为忠。」
《漢語大詞典》:威明
(1).谓显赫的威灵。鹖冠子·近迭:“神灵威明与天合,勾萌动作与地俱。”《汉书·翟义传》:“天降威明,用寧帝室,遗我居摄宝龟。” 颜师古 注:“威明,犹言明威也。”
(2).威严明察。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 唐 李翱 《平原郡王柏公碑》:“释官就军,焯有其勋,擒兇盗平,威明显闻。”新唐书·魏元忠传:“迁左肃政臺御史大夫,兼检校 洛州 长史,治号威明。”
《漢語大詞典》:皇鉴(皇鑒)
(1).皇帝的明察。 晋 潘岳 《西征赋》:“皇鉴揆余之忠诚,俄命余以末班。”文选·沈约〈和谢宣城〉诗:“揆余发皇鉴,短翮屡飞翻。” 吕延济 注:“皇鉴,天子鉴也。”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诗之七:“日轮皇鉴远,天仗圣朝多。” 唐 柳宗元 《徵咎赋》:“幸皇鉴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适。”
(2).皇帝的鉴赏。 唐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抚迹地灵古,游情皇鉴新。”
《漢語大詞典》:元览(元覽)
玄览。深察;明察。 明 张居正 《七贤咏》序:“虽不敢谓独契古心,庶亦不移流俗,亦冀元览达观君子,有以明余之志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叛噬》:“你逆天悖主公然敢,更説甚苍苍元览。”
分類:深察明察
《國語辭典》:窃窃(竊竊)  拼音:qiè qiè
1.形容声音低微。《列子。汤问》:「其所触也,窃窃然有声。」《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一干人正在那里窃窃私议。」
2.明察。《庄子。齐物论》:「而愚者自以为觉,窃窃然知之。」
《漢語大詞典》:合明
谓明鉴如日月。喻圣人的明察睿知。易·乾:“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淮南子·泰族训》:“故大人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鬼神合灵,与四时合信。”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军气传:“夫圣人行兵,上与天合德,下与地合明,中与人合心,义合乃动,见可乃取。”
《漢語大詞典》:烛物(燭物)
明察事物。《魏书·李彪传》:“赖遇陛下体明叡之真,应保合之量,恢大明以烛物,履静恭以安邦。” 宋 叶适 《瑞安县重修县学记》:“彼虽知以学为吏,烛物之智浅,察己之功不深。”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至当:“以理烛物,则顺逆、美恶皆容光必照。”
分類:明察察事
《漢語大詞典》:鉴知(鑑知)
亦作“鉴知”。 明察知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上天鉴知,减其爵禄。”
《漢語大詞典》:智烛(智燭)
谓智慧能明察一切,如烛照物。 汉 扬雄 《法言·修身》:“仁,宅也;义,路也;礼,服也;智,烛也;信,符也。” 李轨 注:“智如灯烛,可以照察。” 唐 刘禹锡 《谒柱山会禅师》诗:“曈曈揭智烛,照使出昏昧。”《参同契》卷下“孔窍其门,智者审思,以意参焉” 元 陈致虚 注:“孔窍者,包括玄妙之深,实大海之梯航,为昏衢之智烛。”
《漢語大詞典》:察识(察識)
明察识别。 明 王琼 《双溪杂记》:“进士、举人、贡士之外,也未必无奇才异能之士,惟试之以事而后可见,贵乎能察识而超拔之。斯能尽一世人才之用,而科目之选并行不悖矣。”
《漢語大詞典》:向言(嚮言)
古籍所载的一种特异现象。嚮,通“ 响 ”。晋书·五行志中:“ 吴孙休 时, 乌程 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响言者,言於此而闻於彼。自其所听之,不觉其声之大也。自远听之,如人对言,不觉声之自远来也。声之所往,随其所向,远者所过十数里……言不从之咎也。”后用为建言讽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清 钱谦益 《嚮言》诗序:“善听嚮言者,莫如圣人。有瞻言之圣人,言从作乂,而天下无嚮言之咎矣。”
《漢語大詞典》:英鉴(英鑒)
犹明鉴,明察。亦指明察的人。 唐 周昙 《扬回》诗:“ 扬回 不是逢英鉴,白首无成一旅人。”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某亦恃有执事之英鉴,以为小节之何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