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会(風會)
(1).风气;时尚。明史·乔允升曹于汴等传赞:“虽其材识不远,耳目所熟习,不能不囿於风会,抑亦一时之良也。”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二:“ 西山 本姓 慎 ,避 孝宗 讳,改姓 真 。此在当时,风会如此,而不知其背於义也。”
(2).时势;时政。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一:“藩镇既由兵士拥立,其势遂及於帝王,亦风会所必至也。” 清 马建忠 《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此乃转移风会之枢纽,釐正水师之关键。” 郭绍虞 《中国文学批评史》四五:“因为一时代自有一时代的文体,并且在这方面的造诣,这是风会所限,难以自超的。”
《國語辭典》:礼部(禮部)  拼音:lǐ bù
古代官署。汉时为尚书的客曹,至北周始称为「礼部」。隋、唐以后为六部之一。掌礼仪、祭祀、贡举、学校、宗俗教化、接待外宾之事,礼部尚书为其长官。清以后改为典礼院。《儒林外史》第一回:「此一条之后,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也称为「春台」、「春官」。
《漢語大詞典》:中台(中臺)
(1).内台。古代天子会诸侯时,为诸侯所设的台。分内外台,内台比外台尊贵。逸周书·王会:“中臺之外,其左泰士,臺右弥士。” 朱右曾 校释:“中臺即内臺,其外则下等也。”
(2).即尚书省。 秦 汉 时尚书称中台,谒者称外台,御史称宪台,合称三台。 魏 晋 宋 齐 并称尚书台, 梁 陈 后魏 北齐 隋 则称尚书省。 唐 时曾更名中台,后又改为尚书省。参阅《初学记·尚书令》《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故遣中臺近官迎致犒赐,以旌茂功,以慰劬劳。” 唐 韩愈 《赠刑部马侍郎》诗:“红旗照海压南荒,徵入中臺作侍郎。” 宋 苏舜卿 《杜公让官表》:“寻被峻命,入官中臺。”
(3).旧时演戏,例由次要演员先演开场戏,而后才由主要演员演出正本戏,称为中台。红楼梦第七一回:“直到歇了中臺, 贾母 方进来歇息。”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西近文昌二星,曰上台……次二星,曰中台。” 唐 白居易 《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云云寄献以抒下情》诗:“天上中台正,人间一品高。”详“ 三台 ”。
(2). 汉 代以来,以三台当三公之位,中台比司徒或司空,后遂成为司徒或司空的代称。后汉书·郎顗传:“白虹贯日,以甲乙见者,则谴在中台……宜黜司徒,以应天意。”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韦昭达墓志铭》:“属上将之韜光,逢中台之掩曜。” 唐 王维 《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久践中台座,终登上将坛。”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四折:“又不是相府中台,御史西臺,打的你肉绽也那皮开。”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过时(過時)  拼音:guò shí
1.过气的时尚,陈旧而不合时宜。如:「他穿了一套过时的西装。」
2.过了时间。如:「速食店为确保品质,食物过时即行丢弃。」《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诸郡县灾伤,过时而不申,或申不以实,及按治官不以时检踏,皆罪之。」
《國語辭典》:顺风(順風)  拼音:shùn fēng
1.依著风向。《淮南子。脩务》:「夫雁顺风以爱气力。」
2.风向与行进的方向相同。《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三国演义》第七回:「当日正值顺风,坚令军士一齐放箭。」
3.比喻时运顺利。《儒林外史》第二回:「你亲家自从当了门户,时运也算走顺风。」
4.比喻旅途顺利。如:「祝你一路顺风。」
《漢語大詞典》:不兴(不興)
不喜欢。礼记·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郑玄 注:“兴之言喜也。”
《漢語大詞典》:后行(後行)
(1).排在后面的行列。汉书·李陵传:“ 陵 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隋书·礼仪志三:“勇者持鉦鼓刀楯,为前行,战士次之,槊者次之,弓箭为后行。” 唐 岑参 《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诗:“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鴈还应厌后行。”
(2). 唐 宋 时尚书省次序分前、中、后三行,工部、礼部为后行。 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分行次第:“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唐 韦述 《两京新记·尚书郎》:“尚书郎,自两 汉 已后,妙选其人。 唐 武德 贞观 已来,尤重其职。吏、兵部为前行,最为要剧,自后行改入,皆为美选。”
《漢語大詞典》:时向(時向)
(1).犹时尚,时俗。 宋 苏舜钦 《及第后与同年宴李丞相宅》诗:“十年苦学文,出语背时向。” 宋 苏舜钦 《送闵永言赴彭门》诗:“鄙性背时向,处世介且迂。”
(2).见“ 时餉 ”。
《漢語大詞典》:时饷(時餉)
亦作“ 时向 ”。 “一时一餉”之省,谓短时间。《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便须部领众人行,不要迟疑住时餉。”《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时向中间,即至 五道将军 坐所。” 蒋礼鸿 通释:“‘时餉’、‘时向’就是‘一时一餉’的省説……‘一餉’就是吃一餐饭的时间。”
分類:时间
《國語辭典》:趋时(趨時)  拼音:qū shí
1.随时势而转移。《淮南子。原道》:「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
2.追求时尚、赶时髦。《文明小史》第二十八回:「愚兄别的不肯趋时,只这吸烟,虽说因病,也要算是趋时的了。」
《國語辭典》:入时(入時)  拼音:rù shí
合乎时尚,赶上潮流。唐。朱庆馀 近试上张水部诗:「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漢語大詞典》:台官(臺官)
(1). 汉 时尚书台长官的统称。宋书·百官志上:“ 汉 制,公卿御史中丞以下,遇尚书令、僕、丞、郎,皆辟车豫相回避,臺官过,乃得去。”
(2). 唐 宋 御史台长官的统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御史争驿厅:“ 元和 中, 元稹 为监察御史,与中使争驛厅,为其所辱,始敕节度观察使:臺官与中使先到驛者处上厅。”宋史·职官志四:“臺官职在绳愆纠谬,自宰臣至百官,三省至百司,不循法守,有罪当劾,皆得纠正。”
(3).泛指朝廷公卿。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卿士为臺官。”
《國語辭典》:随俗(隨俗)  拼音:suí sú
顺应世俗行事。《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初刻拍案惊奇》卷六:「狄夫人免不得,也随俗出游。」
《國語辭典》:世好  拼音:shì hào
时俗的风尚。宋。苏轼题王逸少帖〉诗:「颠张醉素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
《國語辭典》:合时(合時)  拼音:hé shí
合乎时宜、时尚。《南史。卷二二。王昙首传》:「谢灵运书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红楼梦》第五四回:「我们这原是随便的顽意儿,又不出去做买卖,所以竟不大合时。」
《漢語大詞典》:紫荷
古时尚书令、仆射、尚书等高官朝服外负于左肩上的紫色囊。宋书·礼志五:“尚书令、僕射、尚书手板头復有白笔,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缀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云 汉 代以盛奏事,负荷以行,未详也。”南齐书·舆服志:“﹝尚书令、僕射、尚书﹞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曰紫荷。” 元 马祖常 《送华山隐之宗阳宫诗》:“香灺沉银叶,衣裾佩紫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