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97—1777 【介绍】: 清福建建宁人,字邺侯,号筠亭。雍正五年进士,累官沧州知州,以母老告归。归后倡建濉川书院。有《崇本山堂诗文集》、《闲居偶录》、《棻堂节录》、《啸月亭笔记》。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六
徐时作,字邺侯,号筠亭,建宁人。雍正丁未进士,官沧州知州。有《崇本山堂诗钞》。
维基
徐时作,福建建宁县人,进士出身。雍正五年,登进士,担任沧州知州。
《漢語大詞典》:嵌字格
旧时作诗或对联时,将几个特定的字(如人名、地名或其他成语)依次嵌在各句相同的位置上,谓之“嵌字格”。 鲁迅 《而已集·谈“激烈”》:“这诗大约还有一种‘格’,如‘嵌字格’之类,但我是外行,只好不谈。”
《漢語大詞典》:钱塘湖春行
诗篇名。唐代白居易作。当时作者任杭州刺史,诗写早春游览西湖时所见景象,表现了作者陶醉于春色的欢愉心情。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颇为后人传诵。
《漢語大詞典》:披膊
古时作战所穿的甲冑,用以保护肩膊的部分称“披膊”。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蛮甲,惟 大理国 最工。甲胄皆用象皮。胸背各一大片如龟壳,坚厚与铁等。又联缀小皮片为披膊护项之属,製如中国铁甲,叶皆朱之。”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器用·蛮甲胄:“ 大理国 之製,前后掩心以大片象皮如龟壳,其披膊以中片皮相次为之,其护项以全片皮捲圈成之。”
《漢語大詞典》:圣寿乐(聖壽樂)
唐 代宫廷宴享乐曲名。 高宗 、 武后 时作, 玄宗 时又有新制。旧唐书·音乐志二:“《圣寿乐》, 高宗 、 武后 所作也。舞者百四十人,金铜冠,五色画衣。舞之行列必成字,十六变而毕。有‘圣超千古,道泰百王,皇帝万年,寳祚弥昌’字。” 唐 崔令钦 教坊记:“ 开元 十一年,初製《圣寿乐》,令诸女衣五方色衣以歌舞之。”
《國語辭典》:神主牌  拼音:shén zhǔ pái
设位致祭所用的死者或祖先的灵牌。多为木制,狭长形,中书死者姓名。后泛指一切作为祭祀对象的牌位。如:「正厅桌案上摆设著他的神主牌,你们进去参拜,以慰他在天之灵。」也作「神主」。
《國語辭典》:双管齐下(雙管齊下)  拼音:shuāng guǎn qí xià
唐代张璪善画松,能手握双管,一管画生枝,一管画枯干。见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五。张璪》。后比喻两件事同时进行,或同时采用两种办法。《扫迷帚》第二四回:「小弟愚见,原思双管齐下,一边将迷信关头,重重勘破,一边大兴学堂,归重德育,使人格日益高贵。」
《國語辭典》: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三日打魚,兩日晒網)  拼音: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
(谚语)比喻行事没有恒心,时停时续,不能坚持。《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脩礼物与贾代儒。」也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漢語大詞典》:桑根线(桑根線)
用桑根皮长纤维制成的线。古时作外科缝合手术用线。 宋 张师正 括异志·赃滥处斩:“ 韩元卿 为 峡州 推官,忽挥刃自剄,喉虽断而未死……﹝ 祖择之 ﹞命取桑根线缝其创, 元卿 以手褫去,遂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