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馃子(餜子)  拼音:guǒ zi
北平方言:(1)一种用面粉做成的油炸食品。即油条。(2)指糕点、点心。
《國語辭典》:瓜皮帽  拼音:guā pí mào
一种小帽。用六瓣布料缝合,顶有小结,下缀以檐如筒,因形如半个西瓜皮,故称为「瓜皮帽」。也称为「西瓜帽」。
《漢語大詞典》:鼓吹手
旧式婚礼或丧礼中吹奏乐器的人。亦比喻鼓吹某事或吹捧某人的人(贬义)。 叶圣陶 《城中》:“人家说他们一声热心教育,这就着了他们的道儿,无形中为他们当了鼓吹手了。”
《漢語大詞典》:红绿帖(紅緑帖)
旧式婚姻所用的订婚凭证。用红、绿二色纸书写,故名。红帖是男家向女家求婚的求帖,绿帖是女家同意允婚的允帖。 鲁迅 《徬徨·离婚》:“ 老木 ,那你自然是没有什么说的了,她自己已经答应。我想你红绿帖是一定已经带来了的,我通知过你。那么,大家都拿出来。”
《漢語大詞典》:镖枪
1.亦作"镖枪"。
2.旧式投掷武器之一种。在长杆一端安装枪头,用来杀敌或打猎。
3.喻批判性的文字。
《漢語大詞典》:踩杆(踩桿)
方言。旧式织布机上提降经纱用的两块踏板。操作时用脚踩,故名。《陕北民歌选·信天游一》:“脚踏踩桿手搬扣,我与哥哥没盛够。”
《漢語大詞典》:步犁
一种改良的畜力犁,比旧式犁耕得较宽和较深,耕时人须随犁步行。也叫新式步犁。
《國語辭典》:拔步床  拼音:bá bù chuáng
一种旧式的大床。结构复杂、形制讲究。有雕花的顶架和檐饰、帐子;架内两端有小匮,床屉有抽斗下和脚踏。《金瓶梅》第七回:「手里有一分好钱,南京拔步床也有两张。」《红楼梦》第四○回:「东边便设著卧榻拔步床,上悬著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也作「八步床」、「八铺床」、「跋步床」、「踏步床」。
分類:旧式踏步
《國語辭典》:跋步床  拼音:bá bù chuáng
一种有檐饰、帐幔和脚踏的旧式大床。参见「拔步床」条。《海上花列传》第四回:「上楼看时,当中挂著一盏保险灯,映著四壁,像月洞一般,却空落落的没有一些东西。只剩下一张跋步床、一只梳妆台,连帘帐灯镜诸件都收拾乾净了。」
分類:旧式踏步
《漢語大詞典》:笔管枪(筆管鎗)
旧式兵器名。柄如笔管,一端装有锐利金属头。《水浒传》第十九回:“船头上立着一箇人,头戴着青箬笠,身披緑簑衣,手里捻着条笔管鎗。”
《國語辭典》:包厢(包廂)  拼音:bāo xiāng
戏院或剧场里供人预定包用的特别座位,通常设在楼上。《文明小史》第五五回:「事有凑巧,当天晚上同了湘兰到戏馆里去看戏,在包厢里蓦然碰见了几个熟人。」
《漢語大詞典》:地枪(地槍)
一种旧式武器。 周立波 《沁源人》:“地枪是一个铁筒,有两只脚,放在地上,象轻机关枪一样的蹲着。”
分類:旧式武器
《漢語大詞典》:杵杖
临时用来拄着地面支撑轿子的木棍
旧式手杖(多为老年人用)
《國語辭典》:垂花门(垂花門)  拼音:chuí huā mén
旧式宅第在第二道门上,搭盖穹形的门檐,并加以雕绘,称为「垂花门」。《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过了书房穿堂,一座垂花二门,进去抄手游廊,五间正房。」
《漢語大詞典》:前膛枪(前膛槍)
由枪口装子弹的旧式枪。 清 沈葆桢 《覆奏洋务事宜疏》:“前膛枪一出,后膛枪可以四出。”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我们朝远方望去,果然看见来了几位差人,是从城里县衙门派来的背着前膛枪的皂隶。”
分類:子弹旧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