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离显(離顯)
犹言如日光之显扬。大戴礼记·公符:“陛下离显先帝之光耀,以承皇天嘉禄。”
《漢語大詞典》:篷子
张盖在上面,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马棚里卸着一辆糙蓆篷子大车。”
《漢語大詞典》:燧铜镜(燧銅鏡)
青铜凹面镜。古代用以聚集日光而取火。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燧铜镜》:“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影倒,向日则火生,与艾承之,则火出矣。”
《國語辭典》:蒜黄(蒜黃)  拼音:suàn huáng
大陆地区指在不受日光照射和适当温度、湿度条件下培育出来供食用的黄色蒜叶。
《漢語大詞典》:盐曝(鹽曝)
以盐渍后曝于日光之下。齐民要术·五穀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嵇含 《南方草物状》:“益智,子如笔毫,长七八分。二月花色,仍连著实。五六月熟。味辛,杂五味中,芬芳。亦可盐曝。”
分類:日光
《漢語大詞典》:项日感梦(項日感夢)
相传 汉明帝 梦见神人,身有日光,飞在殿前,欣然悦之。明日博问群臣,此为何神?有通人 傅毅 曰:“臣闻 天竺 有得道者,号之曰佛,飞行虚空,身有日光,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遣使者 张骞 等人于 大月支 写佛经四十二章,并在 洛阳 城西雍门外起佛寺。事见 汉 牟融 《理惑论》。后遂用作典故。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序》:“自项日感梦,满月流光,阳门饰豪眉之像,夜臺图紺髮之形。”
《国语辞典》:曙光乍现(曙光乍现)  拼音:shù guāng zhà xiàn
曙光,清晨的日光;乍,突然。曙光乍现比喻事情在混沌不明中突然出现一线光明、一丝希望。如:「在警方锲而不舍的追查下,这件悬案终于曙光乍现。」
《国语辞典》:日晒雨淋  拼音:rì shài yǔ lín
1.遭受日光曝晒,雨水浇淋。如:「车子停在外面,天天日晒雨淋,车身的烤漆已有点剥落了。」
2.形容在外奔波辛劳。如:「为了给家人一个安定的生活,他每天日晒雨淋的,却毫无怨言。」
《国语辞典》:光位反应(光位反应)  拼音:guāng wèi fǎn yìng
藉由日光来决定方向的行为。如蚂蚁、蜜蜂等,利用太阳的方向,作为出巢、回巢时辨别方向的指针。
《国语辞典》:负日之暄(负日之暄)  拼音:fù rì zhī xuān
享受日光曝晒。《列子。杨朱》:「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国语辞典》:阴阳五行(阴阳五行)  拼音:yīn yáng wǔ xíng
阴阳原指日光的向背,后引申到气候的寒暖、人体的构造、疾病的发源、天地万物的形成、宇宙运行的规律等。五行的说法为战国末年阴阳家邹衍所创,指木、火、土、金、水等五种天然势力。邹衍将阴阳和五行融合后,该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很大。例如在政治上,君主行事引以为法则,不敢逆天行事;民间命理学家用来推测祸福,预卜吉凶;中国医学更是以此为基础,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理论。
《国语辞典》:光敏症  拼音:guāng mǐn zhèng
动物采食大量的荞麦或苜蓿等,在遇日光曝晒时,会对日光过敏,且在皮肤上发生坏死、发炎的症状,称为「光敏症」。
《漢語大詞典》:自然力锻炼
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锻炼身体的方法。常用的有日光浴、空气浴、水浴等。在户外进行的体育锻炼,也能充分利用自然因素,提高锻炼效果。
《国语辞典》:自营性(自营性)  拼音:zì yíng xìng
生物食物的来源,利用日光能,将简单的无机物制成复杂的有机物,此种生物的生活方式,称为「自营性」。如绿色植物利用日光、二氧化碳、水行光合作用,以制造葡萄糖。
《国语辞典》:向日性  拼音:xiàng rì xìng
植物器官会偏向日光所照方向生长的特性。也称为「向光性」、「正屈光性」。参见「向光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