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阳厌
泰厉
族厉
死无遗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断子绝孙
佛类词典
无后生死
《漢語大詞典》:阳厌(陽厭)
古代祭礼。庶子未成年而死及无后嗣者,配享于宗子家祖庙,祭之于西北偶透光处,其尊则设于东房,谓之“阳厌”。礼记·曾子问:“凡殤与无后者,祭於宗子之家,当室之白,尊于东房,是谓阳厌。” 孔颖达 疏:“凡殤,谓非宗子之殤。故云凡殤。无后者谓庶子之身无子孙为后。此二者皆宗子大功内亲,祭於宗子之家祖庙之内,不敢在成人之处,故於当室之明白显露之处,为之设尊於东房以其明是阳,故为阳厌也。” 孙希旦 集解:“凡殤与庶子无后者,皆降於宗子,故祭之不於奥,而於室之白也……祭凡殤在西北隅,故设尊辟之而在东房也。曰‘阳厌’者,以屋漏乃日光漏入之所,其处显明也。”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文学·校礼堂集》:“ 金氏 谓阴厌阳厌,因阴童阳童而名,不得通於成人之祭。 凌氏 谓阴童阳童,即因阴厌阳厌而名,真破的之论。”
《漢語大詞典》:泰厉(泰厲)
古代帝王七祀之一。所祀之主为帝王无后之鬼。《礼记·祭法》:“王为羣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孔颖达 疏:“曰泰厉者,谓古帝王无后者也,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 清 龚自珍 《农宗》:“泰厉空虚,野无夭札,鬼知恋公上,亦百幅之主也。”
分類:帝王无后
《漢語大詞典》:族厉(族厲)
称古大夫死而无后者。《礼记·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 孔颖达 疏:“族,众也。大夫众多,其鬼无后者众,故言族厉。”
《国语辞典》:死无遗忧(死无遗忧)  拼音:sǐ wú yí yōu
安心死去,无后顾之忧。《淮南子。泰族》:「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此异行而归于善者。」
《国语辞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拼音:bù xiào yǒu sān,wú hòu wéi dà
无后,没有后嗣。古人认为不孝的事情有三件,以没有后嗣最为重要。语出《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汉。赵岐。注:「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圣人言:『男子三十而娶。』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國語辭典》:断子绝孙(斷子絕孫)  拼音:duàn zǐ jué sūn
没有子孙后代。明。朱权《荆钗记》第四三出:「你再不娶亲,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
无后生死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七种生死之一。谓等觉之菩萨也。以彼此身入于妙觉不更受后身故也。
【三藏法数】
谓等觉菩萨,破最后一品无明烦恼,究竟永尽,入妙觉位,不受后身,是为无后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