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大无为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大无为禅师。雪峰存禅师法嗣。
杜中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相州洹水人,字无为。杜羔子。以荫累授太子通事舍人。文宗开成初,尚真源长公主。数求自试,历迁左右金吾大将军、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出为义武节度使。宣宗大中十二年,徐、兖诸州水灾,而沧州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毛河,东注海,州无水害。卒年四十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博州武水人,字文威,号无为子。僖宗时,入京,屡试不第,时游北里狭邪。广明后,身历世乱,感慨良多,遂于中和四年,撰《北里志》一卷,记平康里妓女生活及文士风流逸事。后历官侍御史、中书舍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文威。自号无为子,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西)人。僖宗时,棨随计吏数入京,屡试不第,时游北里狭邪。广明后,身经世乱,感慨良多,遂于中和四年(884)追忆往事,撰成《北里志》,以记平康里妓女生活及文士风流逸事。此书实为晚唐文学重要之背景资料。昭宗时,擢侍御史,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事迹散见《北里志序》、郑谷《寄台院孙端公棨》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郡斋读书志》卷三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均著录其《北里志》1卷,今存。《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七
棨字文威。官中书舍人。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唐末至五代初禅僧。嗣洞山良价。初住福州东山华严寺。后唐庄宗时入洛阳,授徒300余人,庄宗礼敬之。后游河朔,卒于平阳,享年70余岁。谥宝智大师。《宋高僧传》卷一三、《景德传灯录》卷一七有传。后书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八 传宗科
不知何许人。参洞山。得记别静于乐普作维那时。白椎普请云。上间搬柴。下间锄地。于是第一座问云。圣僧聻。静云当堂不正坐。谁赴两头机。 静问洞山云。未见理路者。争免得情识去。洞云。汝还见理路也无。静云见无理路。洞云。什么处得情识来。静云正是学人问处。洞云汝须向万里无寸草处立始得。静云无寸草处。还许立也无。洞云直须恁么去。静后游河朔于平阳示寂。茶毗获舍利。建四塔以葬。一晋州二房州。三终南山逍遥园。四终南山华严寺。谥宝智塔号无为。
郭无为 朝代:五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69 【介绍】: 五代时棣州人,一作青州千乘人,字无不为。好学多闻,善谈辩。尝为道士居武当山。曾谒后周郭威,不纳,隐抱腹山北汉刘钧召为谏议大夫,寻以为相。刘继元时宋师来攻,无为欲降,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无为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凡礼乐之事皆预讨论。与范镇议乐有异,多攻之。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有《无为集》、《乐记》。
全宋诗
杨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军(州治今安徽无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著有文集二十馀卷,《乐记》五卷,已佚。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知无为军赵士㣓编次其诗文为《无为集》十五卷,其有关释老二家诗文另编别集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今别集已散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杨杰诗,以宋赵士㣓无为军刻《无为集》(藏北京图书馆,其中诗五卷)为底本。校以《两宋名贤小集》所收《无为子小集》(简称小集本),《宋百家诗存》所收《无为集》,及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民国李之鼎校《宋人集》本(简称李校)。《两宋名贤小集》中多有底本未收诗,今与新辑得之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全宋文·卷一六三八
杨杰,字次公,无为(今安徽无为)人,号无为子。少有名于时,嘉祐四年举进士。熙宁五年为礼院检详文字。元丰中,官太常者六七任,一时礼乐之事皆预讨论。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六年,为徐王府侍讲。卒,年七十。有《无为集》十五卷(存)、《别集》十卷。《乐记》五卷。见赵士㣓《无为集序》(《无为集》卷首),《宋史》卷四四三本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7—1088 【介绍】: 宋汉州绵竹人,字元素,号无为子。仁宗皇祐五年进士。历开封府推官,知兴元府,皆有治声。神宗立,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知谏院。与宰相曾公亮忤,改兼侍读,绘以“谏官不得其言则去”,不拜。后擢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免役法行,绘陈十害,忤王安石,罢知亳州。哲宗元祐初,以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卒于任。有《群经索蕴》、《无为编》、《西垣集》等。
全宋诗
杨绘(一○二七~一○八八),字元素,绵竹(今属四川)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通判荆南府,迁开封府推官,知眉州,徙兴元府。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熙宁四年(一○七一),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出知亳州,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贬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哲宗即位,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元祐三年卒,年六十二。事见《范太史集》卷三九《天章阁待制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二有传。今录诗十首。
全宋文·卷一五六二
杨绘(一〇二七——一〇八八),字元素,号无为子,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少奇警,登进士上第,通判荆南。敏于吏事。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以言事罢,未旬月复知谏院,擢翰林学士,为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政见牴牾,又屡言事,罢为侍读学士、知亳州,历应天府、杭州,再为翰林学士。贬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元祐初,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卒,年六十二。为文立就,有文集八十卷,今佚。今存《时贤本事曲子集》。《宋史》卷三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人,字伯恭,号无为居士。哲宗元祐间隐居不仕,筑书院以教有志于学者。邑有讼,不诉于官而决于諲。卒年八十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仙游人,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蔡京季子,蔡翛弟。徽宗宣和六年,任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父蔡京复相,年老不能视事,政事悉决于像。凡京所判,皆绦为之,且代京入奏,由是窃弄权柄、恣为奸利,多引其宾客置要官。未几被劾,夺侍读,毁赐出身敕。钦宗靖康元年,流贬白州。高宗绍兴末尚在谪所。有《西清诗话》、《铁围山丛谈》。
全宋诗
蔡绦,字约之,号百衲居士(《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三),仙游(今属福建)人。京次子。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京再起领三省,年老不能事事,奏判皆绦为之。七年,赐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一六),未几勒停(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一七)。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流邵州(同上书职官六九之二四),徙白州。高宗绍兴末尚存世(《四库全书总目·铁围山丛谈》)。有《西清诗话》(又名《金玉诗话》)三卷,今存残本一卷。《铁围山丛谈》六卷,今存。事见《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
全宋文·卷四○八九
蔡绦,字约之,自号百衲居士,别号无为子,兴化军仙游(今福建仙游)人,京季子。二十许岁即入馆为侍从。政和中,官至徽猷阁待制。八年,坐不受道箓等事勒停。后复职。宣和五年,又以崇尚元祐之学,著《西清诗话》,多引苏轼、黄庭坚,为言者论列,再勒停。六年,父京第四度为相,绦复为龙图阁学士兼侍读。京目昏眊,诸事悉决于绦,由是恣为奸利,窃弄威柄,宰臣白时中等惟奉行文书而已。既不能堪,兄攸亦攻之,七年四月,落职。靖康元年京败后,谪邵州安置,寻移白州(治今广东博北)。著有《国史后补》五卷、《北征纪实》二卷、《铁围山丛谈》六卷(存)、《西清诗话》三卷(存)。见《宋史》卷四七二《蔡京传》,《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九之一三、一七、二四、二六,《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三一,《直斋书录解题》卷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僧。松江上海人,字无为,号一庵。住持静安寺。有《静安八咏诗集》。
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无为,号一庵,上海人。久主名刹,归吴淞静安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35 【介绍】: 元福宁人,字元俞,自号本斋。世祖时以父荫,年十七即特授少中大夫、平江路总管府治中。僚吏以其年少而易之。殆都中遇事剖析中肯入理,皆不敢欺。后历仕四十余年,多有善政。累官至江浙行省参知政事。有诗集。
元诗选
都中,字元俞,一字邦翰,福宁州人。父积翁,宋宝章阁学士。降元,授江西行省参政,宣谕日本,遇害海上。都中甫七岁,元世祖给驿券南还,赐平江田八十亩,宅一区。年十七,授平江路总管府治中。秩满,除浙东道宣慰副使,迁荆湖北道。武宗诏更钞法,除江淮泉货监,历郴州饶州两路总管,以内忧去。服阕,除两浙都转运盐使,擢福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历迁福建、浙东、广东三道宣慰使都元帅。元统初,命以正奉大夫、行户部尚书、两淮都转运盐使,寻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中道疾作,南归。诏即其家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至正元年卒,赠昭文馆大学士,谥清献。元俞幼留京师,从许文正公学,知所趋向,尤致力于根本之学。自号曰本斋,有诗集三卷。事母至孝,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章哲撰《本斋王公孝感白华图传》云:公母张氏讳普贵,自号无为。至元甲申,公父闽国忠悯公衔命使日本,没于难,时母年三十,公甫七岁,留侍京师,讣闻,即以贞节自誓,祝发于京之净垢寺为尼,出主平江阳山妙净寺。道行冰雪,寻奉玺书护持,锡号「宏宗圆明佛日大师」,住山几四十年,至治壬戌,趺坐而逝。公闻永嘉心乐周真师有道,延至家,庭设黄箓,以展孝思。越十有四日,像设之筵,瓶簪丹茶,两旬浃矣,其花半萎,中有一萼,天然融结,状类桃实,非花非果,玉质縠章,宛分三脉,日渐以腴,烛之,内外映彻如净琉璃,骇乎优昙钵之一现也。诗之「白华」,岂即此耶!元俞因绘《白华图》,一时张翥、李士行、龚璛、汤弥昌、王寿衍、释大䜣诸公,俱有题咏。按章哲传,称元俞母张氏、父积翁殉国时,元俞已七岁矣,且留侍京师,而元史谓生三岁即以恩授从仕郎、南剑路顺昌尹,七岁从其母叶诉阙下,种种舛错,至以张为叶,尤可笑也。
张悌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80—1327 【介绍】: 元庆元路象山人,字信甫,号无为子。早年从方士游,后弃家入武当山紫霄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10 【介绍】: 明江西贵溪人,字信甫,又字子璿,号正一,又号无为子。嗣汉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之子。洪武十年,袭掌道教,时年尚少。善画墨竹兰蕙及山水,以秋林平远图闻名。亦有文学,五言古诗意匠深秀,有三谢韦柳之遗响。其文极论阴符上经之理,而参合于儒家。有《砚泉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璿,嗣汉四十二代天师正常之蒙子。洪武十年袭掌道教,召见奉天殿。永乐中赐号无为真人。有岘泉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三十二
传相字无为,号鹿林,桐乡凤鸣寺僧。有薰莸漫藁慕果轩镜园集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真参。号无为。楚之江陵人。姓刘氏。幼聪慧。乐善好施。与物无忤。攻举子业。蜚声文林。经史之暇。喜谈佛书。后遇老衲。奇之曰。子。真大乘法器。世途轩冕。一梦幻耳。于是幡然改悟。甫弱冠辞亲出家。父母欲夺其志。弗得。乃诣玉泉山。师事无边长老。祝发受具。矢心究道。前后凡三然指。誓信不退。久而有入。所至道俗归之。后游京师。四众斯观音寺。奉师居之。道声翕然内庭闻之。颁赐斋供无虚日。后以厌烦。归隐伏牛。将化谓弟子。尘世真梦境。吾将行矣。汝曹勉力。无于袈裟下堕落也。言讫而逝。陕西观察使王元春。为撰其行立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