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旁 → 傍旁”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旁观(旁觀)  拼音:páng guān
在旁观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于是父子相持而哭,旁观之人无不堕泪。」《老残游记二篇》第八回:「今日到了这个光景,不要说受苦的人,就是我们旁观的都受不得。」
《國語辭典》:傍观(傍觀)  拼音:páng guān
置身事物之外,冷静观察。《新唐书。卷二○○。儒学传下。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
《国语辞典》:旁观者(旁观者)  拼音:páng guān zhě
在一旁观看,而不介入其中的人。如:「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國語辭典》:袖手旁观(袖手旁觀)  拼音:xiù shǒu páng guān
把手放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形容置身事外,不予过问。《红楼梦》第七二回:「连你还这样开恩操心呢!我倒反袖手旁观不成!」也作「旁观袖手」、「束手旁观」、「缩手旁观」。
《国语辞典》:旁观袖手(旁观袖手)  拼音:páng guān xiù shǒu
比喻置身事外,不予过问。宋。陆游〈福州请仁王坚老疏〉:「勇退急流,虽具衲子参寻之眼,旁观袖手,要非邦人向慕之诚。」也作「袖手旁观」。
《国语辞典》:缩手旁观(缩手旁观)  拼音:sù shǒu páng guān
比喻置身事外,不予过问。宋。辛弃疾〈念奴娇。少年握槊〉词:「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也作「袖手旁观」。
《国语辞典》:当局称迷,傍观必审(当局称迷,傍观必审)  拼音:dāng jú chēng mí,páng guān bì shěn
身为当事人往往分辨不清事实的真相,而旁观者却可看得很清楚。《新唐书。卷二○○。儒学传下。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观必审,何所为疑而不申列?」也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国语辞典》:当局者迷,傍观者清(当局者迷,傍观者清)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当事人往往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而局外人反较清楚。《金瓶梅》第二四回:「正是:『当局者迷,傍观者清』,虽故席上众人,到不曾看出来,却被他向窗隙灯影下,观得仔细。」也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国语辞典》:旁观者审,当局者迷(旁观者审,当局者迷)  拼音:pá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
局外人对事情的观察,往往比当事人还要清楚。也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漢語大詞典》:傍观者审,当局者迷(傍觀者審,當局者迷)
谓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三:“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國語辭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局外人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往往比当事者清楚。《隋唐演义》第一四回:「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作「旁观者审,当局者迷」、「当局者迷,傍观者清」、「当局称迷,傍观必审」。
《漢語大詞典》:凭轼旁观(憑軾旁觀)
靠在车前横木上旁观。比喻置身事外。 清 王韬 《土胜俄不足恃》:“ 土 人自此以为 俄 不足与战,诸国皆凭軾旁观。”
《國語辭典》:旁观者清(旁觀者清)  拼音:páng guān zhě qīng
局外人对事情的观察,往往比当事人还要清楚。《红楼梦》第五五回:「俗语说:『旁观者清。』这几年姑娘冷眼看著,或有该添该减的去处二奶奶没行到,姑娘竟一添减。」
《漢語大詞典》:旁观者效应
社会心理学名词。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度越高。产生原因主要有:由于众人在场,社会责任被分散;个人不能确定该怎么做,想看看在场其他人怎么做,而其他人也有类似想法,等等。
《國語辭典》:束手旁观(束手旁觀)  拼音:shù shǒu páng guān
比喻置身事外,不予过问。《歧路灯》第六二回:「可恨!可恼!咱们不得束手旁观,睁著眼叫他陷于不义。」也作「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