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敲棋  拼音:qiāo qí
下棋。《聊斋志异。卷一○。葛巾》:「室中闻敲棋声,伫立不敢复前,姑踰垣归。」也作「敲枰」。
《漢語大詞典》:议法(議法)
斟酌法度;讨论法制。 宋 胡宿 《乞杨开充大理少卿状》:“观其议法详平,正而有守,臣等今保举堪充权大理少卿公事。” 宋 周行己 《上皇帝书》:“然而天下之民,犹有不得尽被陛下之泽,而经国之术,犹有不得尽如陛下之意者,岂非有司议法之过,官吏行法之弊乎?” 明 张居正 《辛未会试程策》之二:“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
《國語辭典》:媒妁  拼音:méi shuò
婚姻介绍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漢語大詞典》:裁酌
裁量斟酌。 唐 李渤 《上封事表》:“以王道为尺,以大中为刀,度时之宜,裁酌古今,引知荡寃,驱末还本。”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铺行》:“科道审编事竣,裁酌因革所宜,题请行县遵守。”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顷阅报,知商务印书馆纠纷已经了结,此后当可专务开张之事,是否可请 蔡先生 再为 乔峰 一言,希兄裁酌定进止,幸甚感甚。”
分類:斟酌
《漢語大詞典》:敲推
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 张伯鹏 ﹞尝与余分韵赋诗,继有一诗,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竞分明久,驴上敲推兀未裁。’用事精稳,如老作者。” 清 赵翼 《有以明人诗文集来售》诗:“不知曾费几敲推,无限精灵付劫灰。”参见“ 推敲 ”。
《國語辭典》:推敲  拼音:tuī qiāo
唐贾岛的诗句「僧敲月下门」,第二字本用「推」,又欲改「敲」,思虑良久,引手做推敲状。韩愈告诉他:「作敲字佳。」遂定稿的故事。见《苕溪渔隐丛话。卷一九。引刘公嘉话录》。后引喻为思虑斟酌。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一出:「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荒唐言语多虚冒。」《红楼梦》第三○回:「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著推敲,也未可知。」
《漢語大詞典》:酌量
适量,适当。 毛泽东 《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调整税收,酌量减轻民负。”
《漢語大詞典》:平亭
谓研究斟酌,使得其平。亦泛指评议。汉书·张汤传:“ 汤 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平亭疑法。”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平亦亭也。” 清 钱谦益 《龚府君墓志》:“又好平亭曲直,扶弱御强,人以此多归之。” 郑大鹤 《入声说平亭》:“今即手校本平亭一二,以质声家,亦以见词律自有肯綮,宽猛相济,乃近自然。”
《漢語大詞典》:自选
动作者自由的选择,或他所希望的自由行动的。例如:自选手枪五十米赛。
可任意选择的,可由自己斟酌决定的,不强迫的、不强制的。例如:自选动作。
《國語辭典》:酌情  拼音:zhuó qíng
斟酌情形。如:「关于民众的申诉,各单位一定要酌情办理。」
分類:斟酌酌情
《漢語大詞典》:酌取
(1).挹取,舀取。《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 汉 郑玄 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此小器。”
(2).斟酌采取。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中:“今并鳩集,参会异同,仍酌取近例,以初盛中晚分列左方。”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苟明此理,则彼既同乎我,我又何不可酌取乎彼?” 郭沫若 《沸羹集·序〈祖国之恋〉》:“我们除欣赏他的剧本之外,应该要酌取他这一片的苦心。”
分類:斟酌采取
《漢語大詞典》:诹度(諏度)
商议斟酌。 宋 曾巩 《授中书舍人谢启》:“窃以赞为明命,资讨论润色之工;服在从官,备諏度询谋之用。” 清 方苞 《鲍氏姊哀辞》:“闻姊丧,命兄子 道希 相视諏度,然后以姊祔。”
分類:商议斟酌
《漢語大詞典》:裁割
(1).裁剪;剪断。 汉 蔡邕 《青衣赋》:“精惠小心,趋事如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九六:“蛟丝玉线难裁割,须借 玉妃 金剪刀。”
(2).谓斟酌处置。
(3).犹删改。 明 何景明 《明月篇》序:“意调若髣髴四子,而才质偎弱,思致庸陋,故摛词芜紊,无復统飭,姑録之以俟审音者裁割焉。”
(4).割裂拼凑。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下:“ 李邴 汉 老号 云龕居士 ,作《王履道内制集序》,其言本朝承 五季 之后, 杨 刘 之学盛於一时,其裁割纂组之工极矣。 石介 愤然,以为破碎圣人之道,著论排之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 宋 《晁氏读书志》,凡百七家三卷,余所得本卷五,而所引仅六十餘家,盖又亡其半矣。其书多裁割前人言语。”《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自 世贞 之集出,学者遂剽窃 世贞 ,故 艾南英 《天佣子集》有曰:后生小子不必读书,不必作文,但架上有《前后四部稿》,每遇应酬,顷刻裁割,便可成篇。”
(5).犹制裁。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臣仰视天日,愧负灵神,俯惟愆闕,惭愧怖悸,不能雉经以自裁割,谨涂颜闕门,拜章陈情。”
(6).牵制;抑制。南齐书·蔡约传:“时诸王行事多相裁割, 约 在任,主佐之间穆如也。”魏书·刘子业传:“﹝ 子业 ﹞以奄人 华愿儿 为散骑常侍,游止必同。越骑校尉 戴法兴 屡有裁割, 愿儿 深以为隙。”
《漢語大詞典》:推情
(1).斟酌情理。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十:“此由堂上官纵弛,故下人得以生弊,推情论法,尔亦当罪。”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上·改嫁》:“总看门户之大小,家之贫富,推情揆理,度德量力而行之可也,何有一定耶!”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五七回:“村长,你推情测理嘛!就是打死人,也不能把尸首明摆在自己家门前作幌子呀!”
(2).以情义相待。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又承他的推情,那里村中众人的仗义,每日倒有三五个村庄妇女轮流服侍老人家。”
《漢語大詞典》:参注(參注)
谓列入名册,斟酌录用。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八年:“ 张邦昌 、 刘豫 僭号背国,原其本心,实非得已,其子孙亲属,并令依旧参注,无官者仍许应举。”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高琪 定制省部寺监官,参注进士吏员。”
《漢語大詞典》:参处(參處)
(1).斟酌处理。新唐书·戴胄传:“参处法意,至析秋豪,随类指擿,言若泉涌。”
(2).加以弹劾和处分。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况他这件事也还是敬重斯文的意思,不知可以求得大老爷免了他的参处罢?”清史稿·刑法志三:“限满不结……各级分限如前。如仍迟逾,照例参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