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斑鸠(斑鳩)  拼音:bān jiū
1.动物名。鸟纲鸠鸽目,后颈有黑色的斑轮环。因其善鸣,故称为「鸣鸠」。也称为「鹘鸠」、「鹘鸼」。
2.语本《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后比喻入赘的女婿。《刘知远诸宫调。第三》:「团练常便不图豪贵,故招知远做斑鸠。」
《國語辭典》:高眼  拼音:gāo yǎn
眼力高、眼界广。如:「此事难逃老兄高眼,一定会看出破绽。」
《漢語大詞典》:血斑
血的斑点。 艾青 《春》诗:“ 龙华 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 张永枚 《海的儿子》诗:“坦露的胸膛,肋骨凸出,涂着殷红的血斑。”
分類:斑点
《漢語大詞典》:活眼
(1).端溪砚上圆形的斑点。其有白赤黄晕纹者,谓之“活眼”。 宋 李之彦 砚谱·死眼活眼:“巖石又分上下,又有活眼死眼之别。圆晕相重,黄黑相间,精在内,晶莹可爱,谓之活眼。”
(2).诗文中精辟而点明要旨的字眼。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宪问》:“字字活眼,的是圣笔。”
(3).眼力。如:以活眼读活书。
《國語辭典》:的卢(的盧)  拼音:dì lú
一种烈性快马。额有白毛或白斑,一般认为是不祥之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刘孝标注引《相马经》:「马白额入口至齿者,名曰榆雁,一名的卢。奴乘客死,主乘弃市,凶马也。」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三国演义》第三四回:「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也作「的颅」。
《國語辭典》:车螯(車螯)  拼音:chē áo
动物名。一种蛤类。软体动物斧足纲。壳色紫,璀灿如玉,有斑点,栖息于浅海海边,以浮游性藻类为食;其肉可食。也称为「昌蛾」、「蛼螯」。
《漢語大詞典》:马牙(馬牙)
(1).即马牙硝。 唐 卢照邻 《与洛阳名流朝士乞药直书》:“昔在 关西 太白山 下,一隐士多玄明膏,中有丹砂八两。予时居贫,不得好上砂,但取马牙颜色微光净者充用。”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二:“松溪黑水新龙卵,桂洞生硝旧马牙。”参见“ 马牙硝 ”。
(2).俗称婴儿口腔里的白色斑点为“马牙”。
《漢語大詞典》:马牙硝(馬牙硝)
亦作“ 马牙消 ”。 朴硝的一种。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药议:“ 楚州 盐城 古盐仓下土中,又有一物,六稜,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润泽可爱,彼方亦名太阴玄精。”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丹房镜源·诸消篇》有马牙消、朴消、芒消、缩砂、坑消五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朴消:“煎炼入盆,凝结在下,粗朴者为朴消,在上有芒者为芒消,有牙者为马牙消……朴消即是芒消、马牙消,一物有精粗之异尔。”
分類:朴硝
《國語辭典》:鸲鹆眼(鴝鵒眼)  拼音:qú yù yǎn
一种端溪砚石。石上斑纹呈圆点状,大小像鸲鹆鸟的眼睛,故称为「鸲鹆眼」。
《漢語大詞典》:云斑
在颜色比较淡的或半透明的材料上的暗黑的或无光泽的条纹或斑点(如在大理石上)
《漢語大詞典》:圭玷
语本《诗·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后以“圭玷”谓白玉上的斑点。亦喻人的缺陷,过失。 明 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须黽勉!效 夔 龙 匡赞,斯无圭玷。”
《漢語大詞典》:斑文
(1).斑驳的花纹。借指虎豹之皮。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被斑文,跨野马。” 李善 注引 郭璞 曰:“斑文,虎豹之皮也。”
(2).斑点,花纹。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上:“ 尧 二女 娥皇 、 女英 追之不及,相与慟哭,泪下沾竹,悉成斑文。”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蚺蛇﹞身有斑文,如故锦纈。”
《漢語大詞典》:铁连钱(鐵連錢)
指马身上黑色的钱形斑点。为良马的特征。 唐 杨炯 《骢马》诗:“驄马铁连钱, 长安 侠少年。”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妖童寳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
《國語辭典》:斑痕  拼音:bān hén
斑剥的痕迹。如:「孩子们都大了,墙脚的那架木马已斑痕累累,久无人骑了。」
《漢語大詞典》:瑜瑕
(1).谓玉的好坏。瑜,玉的光采;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 南朝 宋 鲍照 《卖玉器者》诗:“寧能与尔曹,瑜瑕稍辨论。” 唐 敬括 《玉斗赋》:“聚圭合而成量,莹瑜瑕以表义。”
(2).比喻优劣好坏。 晋 孙绰 《康法朗赞》:“人亦有言,瑜瑕弗藏。 朗公 冏冏,能韜其光。”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岂与异乡士,瑜瑕论浅深。” 明沈鲸《双珠记·廷对及第》:“近 嫦娥 ,依袞冕,瑜瑕不掩,红香十里人青眼。”
《漢語大詞典》:点叶(點葉)
(1).叶上出现斑点。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原注:“故墟亦良,有点叶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
(2).中国画中画叶的技法。有介字点、个字点、菊花点、梅花点等,均象其形。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画诀:“ 北苑 画杂树,止只露根,而以点叶高下肥瘦,取其成形。”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上:“点叶尤须手熟。有匀整处,有洒落处。用笔时,在收放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