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惠文
《漢語大詞典》:惠文冠
冠名。相传为 赵惠文王 创制,故称。 汉 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治狱法冠也。’ 孟康 曰:‘今侍中所著也。’ 服虔 曰:‘武冠也,或曰 赵惠文王 所服,故曰惠文。’ 晋灼 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 孟 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 王先谦 集解:“ 赵惠文王 , 武灵王 子也。其初制必甚麤简,金玉之饰,当即 惠文 后来所增,故冠因之而名。” 清 方文 《赠黄穆生》诗:“圣朝用人破资格,安知不冠惠文冠。”一说此冠在 惠文王 父 武灵王 效胡服时已有。见 王国维 《观堂集林·胡服考》。
《漢語大詞典》:弥文(彌文)
(1).弥加文饰。多指礼制。《汉书·扬雄传上》:“或称 戏 农 ,岂或帝王之弥文哉?” 颜师古 注:“言俭质者皆举 伏戏 、 神农 为之首,是则岂为后代帝王弥加文饰乎?” 宋 王安石 《枢密使张昇封赠三代制·嫡母》:“先王制礼,及后世而弥文。顾所以顺理而即人情,古今一也。”
(2).指后人理想化了的古代礼制或繁复琐细的礼数。 明 杨慎 《封建》:“三朝之制殆为虚设,九伐之典亦是弥文,则封建非圣人意明矣。”
(3).谓夸饰之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凡浮屠之説,类涉夸大者,率中华之人演译之。最先《四十二章》,平实彰显;及《心经》等,总之谭理,何尝有一切弥文;《金刚》、《圆觉》,不失渊眇。”
(4).谓富于文采。 宋 苏辙 《乞御制集叙状》:“臣等恭惟 神宗皇帝 天纵弥文,神授英略,词章渊妙,不学而能,筹策纵横,絶人远甚。”
(2).指后人理想化了的古代礼制或繁复琐细的礼数。 明 杨慎 《封建》:“三朝之制殆为虚设,九伐之典亦是弥文,则封建非圣人意明矣。”
(3).谓夸饰之辞。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凡浮屠之説,类涉夸大者,率中华之人演译之。最先《四十二章》,平实彰显;及《心经》等,总之谭理,何尝有一切弥文;《金刚》、《圆觉》,不失渊眇。”
(4).谓富于文采。 宋 苏辙 《乞御制集叙状》:“臣等恭惟 神宗皇帝 天纵弥文,神授英略,词章渊妙,不学而能,筹策纵横,絶人远甚。”
《韵府拾遗 文韵》:汤文(汤文)
易林夏台美里汤文悦喜
《漢語大詞典》:文心
(1).为文之用心。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
(2).指文章或文思。《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后人有《鄴中歌》一篇,嘆 曹操 云:‘ 鄴 则 鄴城 水 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村先生 《病赋》,皆极文心之奇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广记》……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 晋 唐 小説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説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
(3).指 南朝 梁 刘勰 的专著《文心雕龙》。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章炳麟 《校文士》:“史家若 章 邵 二公,记事甚善,其持论亦在《文心》、《史通》间。”
(2).指文章或文思。《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后人有《鄴中歌》一篇,嘆 曹操 云:‘ 鄴 则 鄴城 水 漳水 ,定有异人从此起,雄谋韵事与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又有赋而全不用韵,别创一格,如 南村先生 《病赋》,皆极文心之奇变。”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草本》:“合一岁所开之花,可作天工一部全稿……迨牡丹、芍药一开,则文心笔致俱臻化境,收横肆而归纯熟。”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一篇:“《太平广记》……且分类纂辑,得五十五部,视每部卷帙之多寡,亦可知 晋 唐 小説所叙,何者为多,盖不特稗説之渊海,且为文心之统计矣。”
(3).指 南朝 梁 刘勰 的专著《文心雕龙》。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 章炳麟 《校文士》:“史家若 章 邵 二公,记事甚善,其持论亦在《文心》、《史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