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畅茂(暢茂)  拼音:chàng mào
繁茂滋长。《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旧唐书。卷一三。德宗本纪下》:「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和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
《漢語大詞典》:崭绝
1.亦作"嶃絶"。
2.险峻陡峭。
3.形容文笔峭拔。
4.高傲。
《漢語大詞典》:恶札(惡札,惡劄)
亦作“ 恶札 ”。拙劣的书法或文笔。亦用为谦词。 宋 米芾 《海岳名言》:“ 柳公权 师 欧 ( 欧阳询 ),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恶札固无所恡,若以润笔先赐,即不敢闻命。”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 退之 诸文,序为至劣,本供酬酢,情文无自……偶著新奇,旋成恶札。”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五篇:“﹝ 金圣嘆 ﹞指招安以下为 罗贯中 续成,斥曰‘恶札’。”
《漢語大詞典》:纵肆(縱肆)
(1).放肆;放纵。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从容纵肆,遗忘好恶。”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上:“中常侍 张防 等专权纵肆, 詡 奏免之。”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设誓》:“休纵肆,仓卒心携贰,簧口无端生棘。” 清 刘大櫆 《上游知县方君传》:“诸 廖 咸感激自奋,终君之任,无敢纵肆者。”
(2).谓文笔奔放。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元 白 偷快意,则纵肆为之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笔性纵肆者,不能缩之使短。”
《漢語大詞典》:禅病(禪病)
(1).佛教语。指妨害禅定修行的一切妄念。《圆觉经》:“ 大悲世尊 快説禪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稳。”
(2).借指文笔雕琢、工巧。 明 李贽 《杂说》:“种种禪病皆所以语文,而皆不可以语於天下之至文也。”
(3).指禅定修行不当所引起的诸疾病。 南朝 宋 沮渠京声 译治禅病秘要法列有“治阿练若乱心病七十二种法”等发病防治内容十二章。 清 曹寅 《七月十日天池柳下纳凉分韵》之二:“欲除内热生禪病,乍茹新凉胜蔗甘。”
《國語辭典》:峻峭  拼音:jùn qiào
1.高耸、陡峭的样子。唐。郑遥〈明月照高楼赋〉:「于是隐映澄寂,特起峻峭,月上楼高,楼明月耀。」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上。粤西游日记三》:「四眺重崖,皆悬绝无径,而西崖尤为峻峭。」
2.形容人严峻苛刻。如:「他为人峻峭,有时难免失之刻薄,但律己甚严,所以人缘还不错。」
3.比喻人品高超。《抱朴子。外篇。行品》:「士有行己高简,风格峻峭,啸傲偃蹇,凌济慢俗。」
《漢語大詞典》:横肆
纵放恣肆。多以形容文笔或书法的气势。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金钱》:“以其思路纷驰而不聚,笔机过纵而难收,其势之不可阻遏者,横肆也,非纯熟也。” 清 王筠 《菉友肊说》:“ 金 刻文虽不一,然或横肆,或工巧,或古穆,未有无神采如此者。”
专横放肆。新唐书·杜希全传:“ 希全 居 河西 久,颇越法横肆,帝数容掩其短。”明史·宦官传二·冯保:“后 保 益横肆,即帝有所赏罚,非出 保 口,无敢行者。”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也厌恶他的女婿的嚣张横肆,一年到头,总听见他在吵,在出主意,在高谈阔论种种营利的勾当。”
《國語辭典》:锋利(鋒利)  拼音:fēng lì
1.兵器锐利。《三国演义》第四回:「卓接视之,见其刀长尺馀,七宝嵌饰,极其锋利,果宝刀也。」
2.比喻言词快捷锐利。唐。刘禹锡〈洛中酬福建陈判官见赠〉诗:「怪君近日文锋利,新向延平看剑来。」
《漢語大詞典》:峭刻
(1).陡峭。 明 宋濂 《看松庵记》:“菴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峯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
(2).严厉苛刻。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处事详諦,无依违故纵之败;奉法端审,无隐忌峭刻之文。” 宋 司马光 《司马府君墓志》:“虽练习律令,而不为峭刻,断狱必求厌人心。”
(3).形容文笔锐利。 清 钮琇 觚賸·槲叶集:“ 雪木 所著,《槲叶集》,冷艷峭刻,如其为人。”《孽海花》第三回:“他的文章和别人不同……有时朴茂峭刻,象 水心 陈碑;有时宏深博大,如 黄冈 石臺。”
《漢語大詞典》:峭削
(1).陡峭如削。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守心戒行:“法堂后,山壁峭削,中开一洞,深数尺许。”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记侍贼事:“ 黄沙嶂 者, 川 南最险隘处,群峰峭削,一径縈紆。” 郭沫若 《苏联纪行》:“那些山岭的形象都俨如骸炭,峭削嶙峋,不生草木。”
(2).苛刻。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由是负气者相与皆怨恨,又无可为毁,乃扬言曰:‘以 崔 之峭削廉隘,好是非人,士众不愿久为帅。’”
(3).形容文笔奇险。 清 戴名世 《〈野香亭诗集〉序》:“余读相国之诗,雄健峭削,如长松千寻,孤峯万仞,而不可攀躋也。”
《漢語大詞典》:辞笔(辭筆)
(1).文笔,文章。 汉 蔡邕 《上〈汉书〉十志疏》:“非臣罪恶所当復蒙,非臣辞笔所能復陈。”
(2).指公文信札。南史·孔珪传:“ 高帝 为驃骑,取为记室参军,与 江淹 对掌辞笔。”
《漢語大詞典》:采毫
彩笔;绚丽的文笔。 心青 《二十世纪女界文明灯弹词·游艺》:“纤腕运时欺皓雪,采毫挥处落云烟。”参见“ 彩笔 ”。
《高级汉语词典》:彩笔
彩色笔。即彩笔
分類:彩笔
《國語辭典》:彩笔(彩筆)  拼音:cǎi bǐ
画笔。如:「这个画家彩笔一挥,便是一幅好山好水。」
《漢語大詞典》:坚苍(堅蒼)
喻文笔苍劲有力。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袁袠》:“ 袠 ( 袁袠 )诗不失体格,而特乏坚苍。”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万歷 之季, 李愚公 始以坚苍驱软媚, 方孟旋 始以流宕散俗亢。”
《國語辭典》:刻峭  拼音:kè qiào
1.形容文笔深刻峻拔。如:「他见解精微,文字刻峭。」
2.严酷、苛刻。汉。王褒〈四子讲德论〉:「宰相刻峭,大理峻法,处位而任政者,皆短于仁义,长于酷虐。」
《漢語大詞典》:波诡(波詭)
比喻文笔变化多致。 清 方文 《彭燕又宾》诗:“文区既波诡,辞府亦云慝。”参见“ 波谲云诡 ”。
分類:文笔
《國語辭典》:波谲云诡(波譎雲詭)  拼音:bō jué yún guǐ
形容事态变化莫测。参见「云谲波诡」条。《镜花缘》第一八回:「当日孔子既没,儒分为八;其他纵横捭阖,波谲云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