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55,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文衡
上文
子墨
至文
新文
四美
创造
垂文
博约
前面
笔精
清通
冗散
文则
月斧
《國語辭典》:文衡  拼音:wén héng
品评文章,有如以称量物。用来借指评定文章高下以取士的权力。唐。裴皞 示门生马侍郎胤孙诗:「宦途最重是文衡,天与愚夫著盛名。」明。王玉峰《焚香记》第一七出:「下官谬司抡选,叨添文衡,不得稍閒。」
《國語辭典》:上文  拼音:shàng wén
文章或书中,某一文句、段落、章节以前的部分。
《漢語大詞典》:子墨
汉 扬雄 作品中虚构的人名。后借指文章、文辞。文选·扬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 翰林 以为主人, 子墨 为客卿以风。” 李周翰 注:“子者,男子之通称。借以为主客而讽焉。” 清 钮琇 觚賸·粟儿:“ 陇西 刺史典其州,心閒政裕,工於子墨。” 清 钮琇 觚賸·酒兵:“其挥毫染翰,淋漓子墨也。”
《漢語大詞典》:至文
(1).最有文德。谓德行完备。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劌,辩而不争,察而不激,寡立而不胜,坚彊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
(2).最有文饰。荀子·礼论:“本末相顺,终始相应,至文以有明,至察以有説。”文,指礼的形式。至文,谓礼制的规定极其完备。
(3).最好或极好的文章。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善为文者,贵乎奇其意而易其词。骤而览之,亹亹觉其易也;徐思而绎之,虽极意工巧者莫加焉。若是者,其为至文乎?”《研云甲编·〈陶庵梦忆〉序》:“兹编载方言巷咏嘻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
《國語辭典》:新文  拼音:xīn wén
1.新近撰写的文章。南朝宋。刘庆义《世说新语。雅量》:「殷甚以为有才,语王恭:『适见新文,甚可观。』」唐。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诗:「雪山扫粉壁,墨客多新文。」
2.创新的文章或文体。唐。杜甫〈哭王彭州抡〉诗:「新文生沈谢,异骨降松乔。」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人事一》:「凡为新文者,一切弃黜,时体为之一变,欧阳之功也。」
3.新花样。《程乙本红楼梦》第四五回:「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
4.新闻,最近听到的事。《程乙本红楼梦》第四八回:「且说平儿见香菱去了,就拉宝钗悄悄说道:『姑娘可听见我们的新文没有?』」
《國語辭典》:四美  拼音:sì měi
1.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唐。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井。」
2.仁、义、忠、信。唐。柳宗元 天爵论:「仁义忠信,犹春秋冬夏也。举明离之用,运恒久之道,所以成四时而行阴阳也。宣无隐之明,著不息之志,所以备四美而富道德也。」
3.治、安、显、荣。汉。贾谊《新书。卷九。脩政语上》:「故人主有欲治安之心,而无治安之政者,虽欲治显荣也弗得矣。故治安不可以虚成也,显荣不可以虚得也。故明君、敬士、察吏、爱民以参其极,非此者则四美不附矣。」
4.音乐、珍味、文章、言谈。《文选。刘琨。答卢谌诗》:「音以赏奏,味以殊珍,文以明言,言以畅神,之子之往,四美不臻。」
《國語辭典》:五讲四美(五講四美)  拼音:wǔ jiǎng sì měi
大陆地区指文明礼貌活动的内容。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國語辭典》:创造(創造)  拼音:chuàng zào
1.发明或制造前所未有的事物。《宋书。卷一八。礼志五》:「指南车,……至于秦、汉,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创造。」
2.建造。《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全不思量祖宗创造基业时,真不是容易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当初创造时,实费了一千二三百金之数,今也论不得了。」
《漢語大詞典》:垂文
(1).留下文章。《楚辞·刘向〈九叹·逢纷〉》:“遭纷逢凶蹇离尤兮,垂文扬采遗将来兮。” 王逸 注:“将垂典雅之文,扬美藻之采,以遗将来贤君,使知己志也。”
(2).指留传下来的文字。文选·王俭〈褚渊碑文序〉:“思 衞 鼎之垂文,想 晋 钟之遗则。” 吕延济 注:“ 衞 大夫 孔悝 有大功,铭之於鼎。垂文则铭之字也。” 宋 叶适 《除华文阁侍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谢皇太子笺》:“ 涇 舟咏雅,犹存飞跃之餘; 舜 阁垂文,復纪賡歌之盛。”
(3).焕发文采。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九旒之冕,散耀垂文。”
(4).谓饰以文采。文选·嵇康〈琴赋〉:“华绘彫琢,布藻垂文。” 张铣 注:“皆谓文采饰也。”
《漢語大詞典》:博约(博約)
(1).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 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 明 沈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
(2).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宋 梅尧臣 《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 陈去病 《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 博文约礼 ”。
《國語辭典》:博文约礼(博文約禮)  拼音:bó wén yuē lǐ
广博的研习典籍,并依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语本《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國語辭典》:前面  拼音:qián miàn
前方。唐。吴融 山居即事诗:「小亭前面接青崖,白石交加衬绿苔。」《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可巧前面就是时先生,手里没撑伞,雨点在他颈脖子上直淋下去。」也作「前边」。
《國語辭典》:笔精(筆精)  拼音:bǐ jīng
1.文笔的精妙。《文选。江淹。别赋》:「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
2.书法的精妙。唐。刘长卿〈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闻王师收二京因事寄上浙西节度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金石悬词律,烟云动笔精。」唐。李白 王右军诗:「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3.书名。明。徐𤊹撰,八卷。分为易通、经臆、诗谈、文字、杂记五门,其引据博赡,可资参考。
《國語辭典》:清通  拼音:qīng tōng
1.清明通达。《隋书。卷七十五。儒林传。序》:「爰自汉魏,硕学多清通,逮乎近古,巨儒必鄙俗。」
2.文辞清晰通顺。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温太真之笔记,循理而清通。」《儒林外史》第三回:「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
《國語辭典》:冗散  拼音:rǒng sǎn
閒散。《抱朴子。外篇。广譬》:「或纳谗而诛之,或放之乎冗散。」《晋书。卷四七。傅玄传》:「王人赐官,冗散无事者,不督使学,则当使耕。」
《漢語大詞典》:文则(文則)
文章的法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是以九代咏歌,志合文则。” 唐 欧阳詹 《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场,四遭掎摭,是以窃知乎文则。”
分類:文章法则
《漢語大詞典》:月斧
(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十八:“ 琉璃旧厂 虎房 西,月斧修成五色泥。”参见“ 月户 ”。
(2).比喻尽文章能事。 宋 苏轼 《王文玉挽词》:“才名谁似 广文 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明无心子《金雀记·成亲》:“休负,向芸窗勤磨月斧,亲看 嫦娥 ,早登天府。”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画稿从谁粉本翻,匠心直运月斧斲。”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元宵杂戏,剪丝为灯……手举则伞扇旛幢, 关 刀月斧,像生人物,击鼓摇铃。”
《漢語大詞典》:月户
(1).月下的门户。 南朝 宋 鲍照 《园中秋散诗》:“既悲月户清,復切夜虫酸。” 唐 白居易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诗:“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 宋 向子諲 《鹧鸪天·戏韩叔夏》词:“只有梅花似玉容,云窗月户几尊同。” 清 阮大铖 《燕子笺·闺忆》:“月户砧声,露堦虫语,件件无非催人愁具,怎又与愁人相对?”
(2).神话传说中修月的人家。语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寳合成乎……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事。”后用以喻能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