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急件  拼音:jí jiàn
需要快速送达或尽快处理的紧急文件。
《國語辭典》:原件  拼音:yuán jiàn
原料配件。如:「进口车的原件大都来自国外,因此价格十分昂贵。」
《國語辭典》:有案可查  拼音:yǒu àn kě chá
留有纪录档可供查考。如:「这件事的原委,在相关单位有案可查。」
《國語辭典》:證明书(證明書)  拼音:zhèng míng shū
仅具有某特定时间、效用的證明文件,如:「在学證明书」、「在职證明书」。
《國語辭典》:證件  拼音:zhèng jiàn
證明各类事物的文件,统称为「證件」。
《漢語大詞典》:造报(造報)
谓编制文件或表册向上级报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户头总催说》:“……户头每甲轮流充当,一任经承造报,倘无所以,选举之。”
《漢語大詞典》:钊文袋(釗文袋)
即招文袋。古代一种挂在腰带上装文件或财物的小袋子。 明 许自昌《水浒记·感愤》:“我起身得急了,把釗文袋遗失在房内。”
《漢語大詞典》:资状(資狀)
记载资历的文件。宋书·武帝纪下:“先有资状、黄籍犹存者,听復本注。”
《國語辭典》:摘由  拼音:zhāi yóu
简要摘录公文的要点,登记成册,以备查考。
《國語辭典》:委托书(委託書)  拼音:wěi tuō shū
委托他人代理行使本人合法权益的文书。
《國語辭典》:文山会海(文山會海)  拼音:wén shān huì hǎi
大陆地区喻公文、会议极多的现象。
《國語辭典》:缩印(縮印)  拼音:suō yìn
缩小影印,或把书画、文件等先用照相法缩小,然后再制成印刷版印刷。
《國語辭典》:条款(條款)  拼音:tiáo kuǎn
1.关于法律内容的陈列方式,如条、项、款、目。
2.法律用语中称法令、条约、契约或文件中所订定之事项。《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卫鞅于是定变法之令,将条款呈上孝公,商议停当。」
3.社会通行不成文的习惯。《水浒传》第二一回:「自古道:『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正犯著条款。」
《漢語大詞典》: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后颁布。主要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了农民平分土地的原则;在农村设立兵农合一的乡官制度;废除封建买卖婚姻。纲领主张人人平等,男女平等,具有推翻封建土地制度的革命精神,但带有浓厚的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实际上并没有实行。
《國語辭典》:殃榜  拼音:yāng bǎng
旧日阴阳生开具死者年寿及回煞等事的文件,官厅视此为證明死亡的凭證。《红楼梦》第六九回:「天文生应诺,写了殃榜而去。」也称为「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