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一片 拼音:yī piàn
1.表数量。平而薄的东西一张或一块。宋。戴炳 夜过鉴湖诗:「推篷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儒林外史》第六回:「取出一方云片糕来,约有十多片,一片一片,剥著吃了几片。」
2.形容连绵成片状的景色。如:「一片青草」、「一片汪洋大海」。唐。王之涣 凉州词诗二首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一阵。《儒林外史》第一七回:「那晓得百姓要留言官,鸣锣罢市,围住了摘印的官,要夺回印信,把城门大白日关了,闹成一片。」
4.形容声音㳽漫空间中。《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冯主事的哥哥正在那里看书,听得外面一片人声喧嚷,知道事情不妥。」
5.言语一段。如:「一片谎言」。《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十三妹听了邓九公要拉那先生帮著劝解,又不知惹出他一片甚么谈吐来。」
6.一番。用于心情、心意。如:「一片心意」。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
2.形容连绵成片状的景色。如:「一片青草」、「一片汪洋大海」。唐。王之涣 凉州词诗二首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一阵。《儒林外史》第一七回:「那晓得百姓要留言官,鸣锣罢市,围住了摘印的官,要夺回印信,把城门大白日关了,闹成一片。」
4.形容声音㳽漫空间中。《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冯主事的哥哥正在那里看书,听得外面一片人声喧嚷,知道事情不妥。」
5.言语一段。如:「一片谎言」。《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十三妹听了邓九公要拉那先生帮著劝解,又不知惹出他一片甚么谈吐来。」
6.一番。用于心情、心意。如:「一片心意」。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
《國語辭典》:手足 拼音:shǒu zú
1.手和脚。汉。王褒〈四子讲德论〉:「百姓征彸,无所措其手足。」《三国演义》第三○回:「袁绍收得乌巢败残军马归寨,见淳于琼耳鼻皆无,手足尽落。」
2.语本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手如足。」比喻同胞兄弟。《红楼梦》第六○回:「他们是手足,都是一样的主子,那里有你小看他的!」后亦泛指兄弟姊妹。如:「他们姊弟三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事业,但手足之间感情深厚,只要有困难,就互相帮助。」
3.党羽、爪牙。元。杨讷《西游记》第三折:「不争你一时气死,谁报你父母的冤仇,则就今日与你收拾盘缠,便索登程。只是一件,那厮在彼处十八年,广有手足。」
2.语本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手如足。」比喻同胞兄弟。《红楼梦》第六○回:「他们是手足,都是一样的主子,那里有你小看他的!」后亦泛指兄弟姊妹。如:「他们姊弟三人虽然各有自己的事业,但手足之间感情深厚,只要有困难,就互相帮助。」
3.党羽、爪牙。元。杨讷《西游记》第三折:「不争你一时气死,谁报你父母的冤仇,则就今日与你收拾盘缠,便索登程。只是一件,那厮在彼处十八年,广有手足。」
《國語辭典》:社会(社會) 拼音:shè huì
1.由人及其互动所形成的集合体,通常具有特定的文化与制度。
2.某一阶级或某些范围的人所形成的群体。其组合分子具有一定关系,依此关系,彼此合作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上流社会」。《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一个小节级同个茶酒保,把著团书来请张员外团社。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3.旧时里社逢节日的酬神庆祝活动。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诸军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者纷纷。」六十种曲本。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三出:「今年社会,可胜似上年么?(净)今年齐整,跳鬼判的,踹跷的,做百戏的,不能尽述。」
2.某一阶级或某些范围的人所形成的群体。其组合分子具有一定关系,依此关系,彼此合作以达到一定的目的。如:「上流社会」。《醒世恒言。卷三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一个小节级同个茶酒保,把著团书来请张员外团社。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
3.旧时里社逢节日的酬神庆祝活动。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诸军寨及殿司衙奉侍香火者,皆安排社会,结缚台阁,迎列于道,观睹者纷纷。」六十种曲本。明。无名氏。《白兔记》第三出:「今年社会,可胜似上年么?(净)今年齐整,跳鬼判的,踹跷的,做百戏的,不能尽述。」
《國語辭典》:比例 拼音:bǐ lì
1.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后汉书。卷三二。樊宏阴识列传。阴识》:「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
2.同类的二数量相除为比,此二数相比等于彼二数相比,则四数成为比例。如12:4=3:1。
3.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
4.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2.同类的二数量相除为比,此二数相比等于彼二数相比,则四数成为比例。如12:4=3:1。
3.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如:「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规定的标准。」
4.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国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