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仰望  拼音:yǎng wàng
1.抬头向上看。《史记。卷二八。封禅书》:「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
2.仰慕。《三国演义》第一四回:「然朝廷播越,新还京师,远近仰望,以冀一朝之安。」《西游记》第三○回:「一则不孤他仰望之心,二来也不负我远来之意。」
3.比喻依靠、依托。《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汉室久已衰微,殿下功德巍巍,生灵仰望。」
《國語辭典》:瞻依  拼音:zhān yī
语本《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表示对尊长的瞻仰依恃、向往效法。宋。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然天下之无贤不肖,且犹为涕泣而歔欷。而况朝士大夫、平昔游从,又予心之所向慕而瞻依。」
《漢語大詞典》:三君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漢語大詞典》:泰岱
即 泰山 。 泰山 又名 岱宗 ,故称。 清 侯方域 《贾生传》:“﹝ 贾生 ﹞走 泰岱 ,观日出处,述《山灵》《地势》二篇。” 胡怀琛 《哀青岛》诗:“鬱鬱 泰岱 青,沉沉夕照殷。”亦比喻敬仰的人。 郭沫若 《归国杂吟》之一:“托身期 泰岱 ,翘首望 尧 天。”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参见“ 泰山 ”。
《國語辭典》:泰山  拼音:tài shān
1.山名。起于山东省胶州湾西南,横亘省境中部,尽于运河东岸。主峰在泰安县北,为五岳中的东岳。也称为「岱山」、「岱宗」、「岱岳」、「顶上」、「太山」、「泰岱」。
2.岳父的别称。语出宋。无名氏《释常谈。卷上。泰山》:「玄宗见镒官位腾跳,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优人黄幡绰奏曰:『此乃泰山之力也。』因此以丈人为泰山。」
《國語辭典》:斗极(斗極)  拼音:dǒu jí
1.北斗七星的别称。参见「北斗七星」条。
2.代称有道者。如:「瞻仰斗极,殊切依驰。」
《國語辭典》:私淑  拼音:sī shú
未亲受业而宗仰其学,并以之为榜样,作为学习的对象。语出《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漢語大詞典》:仰戴
敬仰感戴。 宋 叶适 《湖南运判到任谢表》:“穹苍垂覆盖之私,所宜仰戴。”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臣敢不仰戴鸿慈,益图涓报。” 蒋光慈 《咆哮了的土地》四三:“这个叛逆不孝的 李杰 ,越发为一般农民所仰戴了。”
分類:敬仰感戴
《國語辭典》:乡风(鄉風)  拼音:xiāng fēng
各地固有的风俗。宋。苏轼〈岁暮思归不可得寄子由弟〉诗三首之一:「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分類:乡里风俗
《漢語大詞典》:式瞻
(1).敬仰,景慕。北齐书·王昕传:“﹝ 昕 ﹞对曰:‘ 元景 位望微劣,不足使殿下式瞻仪形,安敢以亲王僚寀,从厮养之役。’” 宋 司马光 《祭观文丁尚书文》:“老成之德,中外式瞻。”
(2).瞻视。 明 高启 《顾荣庙》诗:“大夫过停辕,式瞻为含愴。”
分類:敬仰
《國語辭典》:敬仰  拼音:jìng yǎng
敬重仰慕。《三国演义》第二九回:「此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不可加害。」
《漢語大詞典》:尊奉
尊崇敬仰;尊敬地对待、奉侍。后汉书·独行传·王烈:“遭 黄巾 、 董卓 之乱,乃避地 辽东 ,夷人尊奉之。”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十一》:“凡尊奉其人,则有曰师事、父事、兄事者;鄙贱其人,则有曰奴使、奴亲、奴畜者。” 清 姚鼐 《复休宁程南书》:“吾尊奉 朱子 而不言图书,意盖如此。”
《漢語大詞典》:尊仰
推崇敬仰。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 唐 时前辈多自重,而后辈亦尊仰前辈而师事之。” 章炳麟 《国家论》:“若夫拘牵法理,尊仰事功,斯乃牛羊贱趣,冥无识知者尔,是曷足与言胜义哉?” 许地山 《萤灯》:“它这回出国带着光荣回来,使人人尊仰。”
《國語辭典》:颙望(顒望)  拼音:yóng wàng
盼望。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词:「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漢語大詞典》:高仰
(1).指地势高。与“低洼”相对而言。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下》:“地形低下处,可益增广;其高仰处,即开乾壕及陷马坑之类。”
(2).敬仰,仰慕。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然而三辅之隩,适贺带安,庶邦之怀,未忘高仰。”
《漢語大詞典》:瞻颂(瞻頌)
敬仰与祝愿。 宋 苏轼 《贺正启》:“某限居官守,阻候门墙,瞻颂之深,敷宣罔既。”
分類:敬仰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