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散乐(散樂)  拼音:sǎn yuè
1.一种乐曲:(1)先秦的一种宫廷乐舞。专指六乐及小舞以外,由低级乐官所掌握的民间乐舞。《周礼。春官。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汉。郑玄。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矣。」(2)南北朝后各种戏、乐的表演。《周书。卷七。宣帝纪》:「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如是杂变,总名百戏。」
2.宋、元以后,称民间艺人或专业戏曲艺人为「散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因迷散乐王金榜,致使爹爹捍离门。」
《分类字锦》:总追散乐(总追散乐)
隋书音乐志大业二年突厥染干来朝帝欲誇之总追四方散乐大集东都初于芳华苑积翠池侧观之有舍利先来戏于场内须臾跳跃激水满衢鼋鼍龟鳌水人虫鱼遍覆于地又有大鲸鱼喷雾翳日倏忽化成黄龙长七八丈耸踊而出名曰黄龙变又以绳系两柱相去十丈遣二倡女对舞绳上相逢切肩而过歌舞不辍又为夏育扛鼎取车轮石臼大瓮器等各于掌上而跳弄之并二人戴竿其上有舞忽然腾透而换易之又有神鳌负山幻人吐火千变万化旷古莫俦染干大骇之自是皆于太常教习
分类:杂戏
《國語辭典》:觔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西游记》第七回:「我老孙一觔斗去十万八千里。」也作「筋斗」。
2.比喻挫折、不顺。如:「你别看他整日笑嘻嘻的,像个无忧人似的,其实他是经过风浪,翻过觔斗的。」也作「筋斗」。
《國語辭典》:筋斗  拼音:jīn dǒu
1.头下脚上倒翻身体的动作。元。张宪〈题黑神庙〉诗:「雄巫咂角神犀吼,翻脚翩韆起筋斗。」《红楼梦》第二九回:「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打了一个筋斗。」也作「觔斗」。
2.比喻挫折、不顺。《红楼梦》第二回:「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也作「觔斗」。
《漢語大詞典》:觔兜
见"觔斗"。
《國語辭典》:俗乐(俗樂)  拼音:sú yuè
民间音乐的泛称。相对于雅乐而言。
《漢語大詞典》:群戏(羣戲)
百戏。古代的散乐、杂技。元史·拜住传:“初, 拜住 为太常礼仪院使,年方二十,吏就第请署字,适在后圃閲羣戏,出稍后,母厉声呵之。”
《漢語大詞典》:崖公
唐 代散乐艺人称皇帝。 唐 崔令钦 教坊记:“诸家散乐,呼天子为‘崖公’,以欢喜为‘蜆斗’。”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今日崖公甚蜆斗,欲为弟奏请,沉吟未敢。”
《漢語大詞典》:觔斗
1.亦作"觔兜"。
2.唐代散乐的一种。翻跟斗。
3.跟头。
4.比喻失败或出丑。常与"栽"字连用。
《漢語大詞典》:踏谣娘(踏謡娘)
南北朝 及 唐 代散乐。旧唐书·音乐志二:“《踏摇娘》,生於 隋 末。 隋 末 河内 有人貌恶而嗜酒,常自号郎中,醉归必殴其妻。其妻美色善歌,为怨苦之辞。 河朔 演其曲而被之絃管,因写其妻之容。妻悲诉,每摇顿其身,故号《踏摇娘》。近代优人颇改其制度,非旧旨也。”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托名》:“《隋唐嘉话》云: 隋 末, 河閒 有人使酒,自号郎中,醉必欧其妻,其妻美而善歌,好事者呼为《踏摇娘》。今转为《踏容娘》也。”
分類:散乐
《漢語大詞典》:俳歌
古代散乐的一种,又名侏儒导,由舞人边舞边歌。古辞共八曲,前一篇二十二句,今仅存南齐书·乐志所录的部分摘句。参阅乐府诗集·舞曲歌辞·散乐
《漢語大詞典》:散妓
演奏散乐的乐工。新唐书·孙伏伽传:“今散妓者,匪《韶》《夏》,请并废之,以復雅正。”
《漢語大詞典》:掷倒(擲倒)
古代散乐杂技的一种。隋书·音乐志上:“三十,设掷倒伎;三十一,设掷倒案伎。”旧唐书·王及善传:“ 孝敬 之居春宫,因宴集命宫官掷倒,次至 及善 。”参阅通典·乐六、 清 吕种玉 《言鲭》
分類:散乐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