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悉索敝赋(悉索敝賦)  拼音:xī suǒ bì fù
悉索,尽收。敝,谦称不精良。赋,古代依田赋多寡出兵车、甲士。悉索敝赋指尽出全国的兵力。《左传。襄公八年》:「蔡人不从,敝邑之人,不敢宁处,悉索敝赋,以讨于蔡。」《东周列国志》第一四回:「今幸少閒,悉索敝赋,愿从诸君之后,左右卫君,以诛之不当立者。」也作「悉索薄赋」。
《漢語大詞典》:闲敝邑
闲,使动用法,使敝邑(我国)得以安宁(清闲)例如: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国语辞典》:民生凋敝  拼音:mín shēng diāo bì
人民的生活困苦。如:「这座城市在几经战乱后,民生凋敝,百废待举。」《明史。卷一。太祖本纪一》:「东南久罹兵革,民生凋敝,吾甚悯之。」
《国语辞典》:民生彫敝  拼音:mín shēng diāo bì
人民生活困穷。《清史稿。卷二三七。洪承畴传》:「目击民生彫敝及土司降卒,尚怀观望。」也作「民力凋弊」。
《国语辞典》:季子裘敝  拼音:jì zǐ qiú bì
战国时人苏秦曾十次上书秦王,却始终不受重用,后来百斤黄金用尽,黑色貂裘也都穿破了,最后只好离秦而归。见《战国策。秦策一》。后用以比喻功名未遂且穷途潦倒。
《国语辞典》:法因于敝而成于过(法因于敝而成于过)  拼音:fǎ yīn yú bì ér chéng yú guò
新法的产生是为了补旧法的弊病,但当它变为成法时,又会有新的弊端产生。明。袁宏道〈雪涛阁集序〉:「古人之法,顾安可概哉?夫法因于敝而成于过者也。」
《国语辞典》: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拼音:jiā yǒu bì zhǒu,xiǎng zhī qiān jīn
自家的破扫帚,却视如千金之宝。比喻极为珍惜自己的事物。《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也作「敝帚千金」、「敝帚自珍」、「弊帚千金」、「弊帚自珍」、「千金敝帚」。
《国语辞典》:振衰起敝  拼音:zhèn shuāi qǐ bì
救治衰微,除去弊害。如:「经济发展迟滞,唯有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振衰起敝。」
《国语辞典》:敝地  拼音:bì dì
自己居住所在地的谦称。如:「这是敝地的农作特产,不成敬意,敢乞笑纳。」《西游记》第五九回:「老者道:『敝地唤做火燄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
《国语辞典》:敝号(敝号)  拼音:bì hào
称自己商店名或公司名的谦词。
《国语辞典》:敝眷  拼音:bì juàn
称自己家属的谦词。
《国语辞典》:敝塾  拼音:bì shú
旧时谦称自家私塾。《红楼梦》第七回:「今日回去,何不禀明,就往我们这敝塾中来?」
《国语辞典》:敝友  拼音:bì yǒu
对别人谦称自己的朋友。《红楼梦》第二回:「今因还要入都,从此顺路找个敝友说一句话,承他之情,留我多住两日。」
《漢語大詞典》:滓敝
肮脏破旧。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韩愈外甥》:“ 元和 中,忽归 长安 ,知识闒葺,衣服滓敝,行止乖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驱马至西村,见父衣服滓敝,衰老堪怜。”
分類:肮脏破旧
《漢語大詞典》:足趼舌敝
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宁古塔纪略》:“至 汉槎 赐环之事, 桭臣 言同社诸公,如 宋右之 相国……固不忘故旧,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 大冯 三兄之力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