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颓敝
1.破败。后汉书·儒林传序:“博士倚席不讲,朋徒相视怠散,学舍頽敝,鞠为园蔬。”一本作“穨敝”。 清 姚鼐 《宁国府重修北楼记》:“惜故北楼之頽敝,命工飭之。”
2.败坏;衰敝。资治通鉴·晋武帝泰始元年:“ 玄 以 魏 末士风頽敝,上疏曰:‘臣闻先王之御天下,教化隆於上,清议行於下。’” 邹鲁 《中国同盟会》:“吾见夫人权頽敝者,其民多萎弱。”
《國語辭典》:疲敝  拼音:pí bì
疲劳困乏。《三国演义》第九一回:「今丞相平南方回,军马疲敝,只宜存恤,岂可复远征?」也作「疲弊」。
《漢語大詞典》:敝褐
破旧的短衣。指寒素身份。晋书·皇甫谧传:“辞容服之光粲,抱敝褐以终年。”
《国语辞典》:敝笱  拼音:bì gǒu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敝笱,刺文姜也。」或以为文姜嫁于鲁之诗。首章二句为:「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國語辭典》:靡敝  拼音:mǐ bì
离散衰败。《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当此之时,外内骚动,百姓靡敝,行者不还,往者莫反,皆不聊生。」
《漢語大詞典》:补敝(補敝)
亦作“ 补弊 ”。 补救敝败。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秋……存亡国,继絶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汉书·董仲舒传》:“至於 宣王 ,思昔先王之德,兴滞补弊,明 文 武 之功业, 周 道粲然復兴。” 三国 蜀 刘禅 《出军诏》:“奉顺符讖,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復祖业。”
分類:补救
《漢語大詞典》:敝陋
破旧简陋;破烂。 宋 岳飞 《辞太尉第四札子》:“臣虽无他长,粗知义命,平居服食器用,每安於敝陋。” 明 李东阳 《景州庙学重修记》:“学有庙,岁久敝陋,存不过十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 德州 李秋厓 言:尝与数友赴 济南 秋试,宿旅舍中,屋颇敝陋。”
《漢語大詞典》:衰敝
犹衰败。后汉书·儒林传论:“跡衰敝之所由致,而能多歷年所者,斯岂非学之效乎?” 清 戴名世 《〈浙江试牍〉序》:“侥倖者得志,而真才沦没,其文体由是大坏,而风俗人心亦趋於衰敝。”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严武》:“这也表明时代的衰敝,连寄生虫及其巢穴都破败得不成样子了。”
分類:衰敝衰败
《漢語大詞典》:共敝
亦作“ 共弊 ”。 论语·公冶长:“ 子路 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谓甘愿始终共享车马衣裘等物。后用为同甘共苦的典实。北齐书·唐邕传:“﹝ 显祖 ﹞尝解所服青鼠皮裘赐 邕 ,云:‘朕意在车马衣裘与卿共弊。’” 唐 张籍 《赠殷山人》:“同袍还共弊,连轡每推先。”
《漢語大詞典》:敝坏(敝壞)
(1).疲惫衰竭。 宋 叶适 《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今猥云裕民,而急州县若星火,视其敝坏如髦蛮,此诲使病民尔,非裕之也。”
(2).破旧衰败。 明 张居正 《请停止内工疏》:“或歷岁已久,敝坏当新,此事之不容已者也。”
《漢語大詞典》:舌敝
见“ 舌弊 ”。
《漢語大詞典》:舌弊
亦作“ 舌敝 ”。 谓说话很多,舌为之疲。《战国策·秦策一》:“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弊耳聋,不见成功。”明史·吴道南传:“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
《高级汉语词典》:自敝
自己困败
《漢語大詞典》:破敝
亦作“ 破弊 ”。
(1).破坏损害。史记·苏秦列传:“ 齐宣王 卒, 湣王 即位,説 湣王 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欲破敝 齐 而为 燕 。”
(2).破旧;破烂。北史·郑子翻传:“傲诞不自羈束,或有所之造,乘驴衣韀,破弊而往。”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赵昇 和同辈在田间收穀,忽见路旁一人叩头乞食,衣裳破弊,面目尘垢,身体疮脓,臭秽可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童年约十四五,衣履破敝,而眉目极姣好。” 曹禺 《日出》第三幕:“屋子正面有两个门,一左一右,都通外院,各有一蓝布帘子来遮风,破敝不堪。”
《韵府拾遗 虞韵》:敝襦
张翥诗翁复徒手归涕洟满敝襦
《漢語大詞典》:敝政
腐败的政治。 宋 文天祥 《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视民事如家,视敝政如己疾。”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添注卫经历:“其蠹吏治害民生,真第一敝政。”
分類:腐败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