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提命
犹言耳提面命。谓亲自教诲。语本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清 郑日奎 《与邓卫玉书》:“固未尝亲炙其人,受其提命者也。”
《國語辭典》:训育(訓育)  拼音:xùn yù
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指师长本著教育的原则,顺从学生身心的需要,予以教导养护,使其生活、行为能获得健全的发展。
《漢語大詞典》:告教
(1).告喻教诲。书·立政:“乃敢告教厥后。” 夏曾佑 《小说原理》:“无所为而为之事,则本之於天性,不待告教而为者也。”
(2).敬辞。指书信。 唐 柳宗元 《亡姊崔氏夫人墓志盖石文》:“先公自 鄂 如京师,其时事会世难,告教罕至。夫人忧劳踰月,默泣不食,又惧貽太夫人之忧虑,紿以疾告,书至而愈,人乃知之。”
《漢語大詞典》:镌诲(鐫誨)
告诫,教诲。 宋 朱熹 《答刘子澄书》:“自此惠书,痛加鐫诲,乃君子爱人之意也。”
分類:告诫教诲
《國語辭典》:清诲(清誨)  拼音:qīng huì
敬称他人的教诲。晋。陶渊明〈感士不遇赋〉:「承前王之清诲,曰天道之无亲。」《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
分類:教诲敬辞
《漢語大詞典》:诲色(誨色)
教诲的神情。 宋 张孝祥 《启陈运使》:“愿瞻诲色,祗奉教条。”
分類:教诲神情
《漢語大詞典》:嘉诲(嘉誨)
敬称别人对自己的教诲。 晋 潘岳 《答挚虞·新婚箴》:“敬纳嘉诲,敢酬德音。”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之四:“勋美之隆,实如嘉诲。” 南朝 宋 何承天 《答颜光禄》:“退寻嘉诲之来,将欲令参观斗极,復迷反逕。”
《漢語大詞典》:克长(克長)
谓能教诲不倦。《诗·大雅·皇矣》:“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 郑玄 笺:“教诲不倦曰长。”三国志·魏志·杨俊传:“克长后进,惠训不倦。”
分類:教诲不倦
《國語辭典》:拜教  拼音:bài jiào
领受教诲。《国语。鲁语下》:「诹、谋、度、询,必咨于周。敢不拜教。」
《漢語大詞典》:衔训(銜訓)
承受教诲。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 弘 正衔训事嗣,朝夕不怠。”
《漢語大詞典》:诲导(誨導)
亦作“ 诲道 ”。 教诲诱导。《梁书·刘孝绰传》:“殿下诲道观书,俯同好学,前载枉直,备该神览。” 宋 范仲淹 《縢公夫人刁氏墓志铭》:“自先太博之遗世也,二子尚幼,夫人夙夜诲导。”
分類:教诲诱导
《漢語大詞典》:训物(訓物)
谓教诲民人。《晋书·裴頠传》:“故大建厥极,绥理羣生,训物垂范,於是乎在,斯则圣人为政之由也。”隋书·循吏传·梁彦光:“赏以劝善,义兼训物。” 宋 赞宁 宋高僧传·兴福三·义庄:“始於 洛邑 采听《法华》,见识过人,阐扬训物,众请居 九曜院 焉。” 明 方孝孺 《祭太史公》之四:“簞瓢陋室,若飫万钟,训物刑家,惟孝惟忠。”
分類:教诲民人
《漢語大詞典》:沐薰
1.沐浴熏香。多表示虔敬。 宋 范成大 《次韵耿时举苦热》:“浮湛放荡从今始,悔把长裙强沐薰。” 元 陈孚 《安南即事》诗:“沐薰陈此什,礼部小臣 孚 。”
2.称人对己的教诲。 宋 陈师道 《答张文潜书》:“足下欲与僕居,将坐僕而沐薰之耶?”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沐薰良备至,感激欲号咷。”
《漢語大詞典》:饬戒(飭戒)
亦作“ 飭诫 ”。 教诲告诫。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 明 张一桂 稚圭甫 《重刻〈颜氏家训〉序》:“于是为之亲者,恐恐然虑教勑之亡素,其后人或纳於邪也,始丁寧飭诫,而《家训》所由作矣。”
分類:教诲告诫
《國語辭典》:化诲(化誨)  拼音:huà huì
教诲。《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举子见他语言爽快,礼度周全,暗想也不是不可化诲的。」
分類:感化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