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化声
保教
闻化
门塾
刑教
亏教
天铎
陶世
偃化
形教
养化
威教
化顺
昌教
洽化
《漢語大詞典》:化声(化聲)
(1).指各种论辩是非的言论。庄子·齐物论:“化声之相待,若其不相待。” 郭象 注:“是非之辩为化声。”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言随物而变,谓之化声。” 南朝 宋 何承天 《又答宗居士书》:“徒为化声之辩,竟无明於真知。” 黄侃 新方言·后序二:“夫别国之语其緐,而化声之情多变。”
(2).推行教化的声誉。后汉书·循吏传·任延:“教导民夷,渐以礼仪,化声侔於 延 。”
《國語辭典》:保教  拼音:bǎo jiào
指对幼儿的保育与教养。如:「一个合格的保教人员应具备多方面的幼教知识。」
分類:遵守教化
《漢語大詞典》:闻化(聞化)
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张篁溪 《光复会领袖陶成章革命史》:“ 爪哇岛 之 华 侨,闻化最晚,故入同盟会者甚尠。”
《國語辭典》:门塾(門塾)  拼音:mén shú
家塾。周代二十五家为一闾,闾巷门旁设有家塾,故称为「门塾」。
《漢語大詞典》:刑教
刑罚与教化。孔丛子·刑论:“ 仲弓 问古之刑教与今之刑教。”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下》:“安平之世,则刑教并用。”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刑教争驰,夭性丧真。”
分類:刑罚教化
《漢語大詞典》:亏教(虧教)
有负于教化。新唐书·李翰传:“议者罪 巡 以食人,愚 巡 以守死,臣窃痛之。夫忠者,臣之教;恕者,法之情。 巡 握节而死,非亏教也;析骸以爨,非本情也。”
分類:教化
《漢語大詞典》:天铎(天鐸)
(1).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木铎,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用的木舌大铃。后即以“天鐸”指为上天宣明教化的权柄。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 胡武平 《上吕丞相啟》:‘手提天鐸,鏘正始之遗音;梦授神椽,摈夺朱之乱色。’盖不悟 正始 之为年名也。”
(2).喻指替上天宣布教化的警世之言。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圣如 孔子 ,言为天鐸,犹且不以空言制胜,况他人乎!”
《漢語大詞典》:陶世
谓陶冶教化世俗。 清 朱锡绶 《幽梦续影》:“孤洁以骇俗,不如和平以谐俗;啸傲以玩世,不如恭敬以陶世;高峻以拒物,不如宽厚以容物。”
《漢語大詞典》:偃化
谓听从教化。 唐 王勃 《梓州慧义寺碑铭序》:“遂使邑南偃化,争传廉恕之风;濮右驰情,竞起松篁之节。”
《漢語大詞典》:形教
犹象教。谓以形象施行教化。礼记·郊特牲“礼由阴作者也” 唐 孔颖达 疏:“阴,地也。地以形生,故制礼象之。礼以形为教,是礼由阴作也。形教,谓尊卑大小拜伏之事也。”《正诬论》:“圣哲所兴,岂有常地,或发音於此,默化於彼,形教万方,而理运不差。”
《漢語大詞典》:养化(養化)
谓致力于人心、风俗的转变,教化。文子·下德:“治国,太上养化,其次正法。”
《漢語大詞典》:威教
指刑法和教化。后汉书·列女传·皇甫规妻:“ 卓 ( 董卓 )使傅奴侍者悉拔刀围之,而谓曰:‘孤之威教,欲令四海风靡,何有不行於一妇人乎!’”
分類:刑法教化
《漢語大詞典》:化顺(化順)
(1).谓受教化而顺从。荀子·儒效:“四海之内,莫不变心易虑以化顺之。”荀子·正论:“天下为一,诸侯为臣,通达之属,莫不振动从服以化顺之,曷为 楚 越 独不受制也。”
(2). 宋 时 王均 的年号(公元1000年)。
《漢語大詞典》:昌教
善美的教化。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顺乃浩好,民实胥效。治乱之原,岂无昌教!” 戴明扬 校注引说文:“昌,美言也。”
分類:教化明扬
《漢語大詞典》:洽化
谓普及教化。《南齐书·东南夷传》:“量广始登,远 夷 洽化。 加罗王 荷知 款关海外,奉贄东遐。” 五代 牛希济 《文章论》:“今朝廷思 尧 舜 洽化之文,莫若退 屈 、 宋 、 徐 、 庾 之学。”
分類:普及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