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6  17  18  1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训教
周风
醲化
伤世
修教
服教
风雅颂
调民
礼化
化术
化周
恩化
遐风
司化
睿化
《漢語大詞典》:训教(訓教)
(1).谓施教化,使顺服。吕氏春秋·执一:“ 吴起 曰:‘治四境之内,成训教,变习俗,使君臣有义,父子有序,子与我孰贤?’”一本作“驯教”。
(2).教导;教训。后汉书·马援传:“及帝崩, 竇太后 临朝, 严 乃退居自守,训教子孙。” 元 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差贫道降临凡世,训教此人。”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五章:“老婆有点舍不得,他还常训教她。”
(3).指谕告的文书。普曜经·降神处胎品:“或有説言:‘太子圣明,善制训教,端正殊妙,年幼难及。’”
《漢語大詞典》:周风(周風)
周 朝的教化。《文选·束晳〈补亡诗〉之五》:“ 周 风既洽,王猷允泰。” 李善 注:“ 周 , 周 室也。”
分類:教化
《漢語大詞典》:醲化
谓以宽厚的德政教化黎民。 晋 陆机 《辩亡论下》:“虽醲化懿纲,未齿乎上代,抑其体国经民之具,亦足以为政矣。”旧唐书·宪宗纪上:“ 文 景 醲化,百王莫先。”
《漢語大詞典》:伤世(傷世)
伤害世俗的教化。史记·乐书:“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 张守节 正义:“乐教不时,伤世俗之化也。”
《漢語大詞典》:修教
同“脩教”。
实行教化。
《漢語大詞典》:脩教
实行教化。《穀梁传·桓公六年》:“脩教明諭,国道也。” 范宁 注:“脩先王之教之明达於民,治国之道。”
《漢語大詞典》:服教
遵从教化;接受教诲。 三国 魏 嵇康 《管蔡论》:“ 管 蔡 皆服教殉义,忠诚自然。”三国志·魏志·何夔传:“今虽小安,然服教日浅。” 宋 龚鼎臣 东原录:“里巷细民,有以是非相较,患人之不及己知己善者,傍有儕类曰:‘……尔但为善,则人亦称你如称药矣。’其人默而服教。”
《漢語大詞典》:风雅颂
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诗·大序认为风是用于教化、讽刺的作品;雅是反映王室政治成败得失的作品;颂是赞美君主、祭祀神灵的作品。这一说法在古代具有很大影响。现在一般认为风是古代各地方的民间乐歌;雅是西周王畿(今陕西中部)的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其中部分是舞曲。
《漢語大詞典》:调民(調民)
教化百姓。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吾为帝统治水土,调民安居,使得其所。”
分類:教化百姓
《漢語大詞典》:礼化(禮化)
谓礼仪教化。后汉书·蔡邕传:“养老辟雍,示人礼化。”魏书·高祖纪上:“淳风行於上古,礼化用乎近叶。”新唐书·员半千传:“ 半千 不顓任吏,常以文雅粉泽,故所至礼化大行。”
分類:礼仪教化
《漢語大詞典》:化术(化術)
教化之道。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仲弓 通於化术, 孔子 明於王道。”
分類:教化
《漢語大詞典》:化周
谓教化普及。 晋 张协 《杂诗》:“时至万寳成,化周天地復。”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宣德皇后答梁王令》:“德冠二仪,化周群动,生民以来,一人而已。”
《漢語大詞典》:恩化
恩惠教化。《三国志·魏志·锺会传》:“臣輒奉宣詔命,导扬恩化,復其社稷。” 南朝 梁 江淹 《北伐诏》:“经纶惟始,恩化甫洽。”
分類:恩惠教化
《漢語大詞典》:遐风(遐風)
影响深远之教化。指仁义道德之类。 晋 陆云 《征西大将军京陵王公会射堂皇太子见命作此诗》:“邈矣遐风,茂德有邻。”晋书·元帝纪:“社稷时难,则戚藩定其倾;郊庙或替,则宗哲纂其祀。是以弘振遐风,式固万世,三五以降,靡不由之。”
《漢語大詞典》:司化
(1).掌管造化者;造物主。文选·颜延之〈宋文元皇后哀策文〉:“谓道辅仁,司化莫晣。” 吕延济 注:“主司造化者不明。” 清 曹堉 《陈孟楷通守副室王硕人哀辞》:“司化忌才,璚瑰告梦。”
(2).掌管教化的官员。 清 钱学纶 《语新》:“进香敬神之客少,奔花逐柳之徒多。妇女何知,责在男子;男子无知,责在司化。”
《漢語大詞典》:睿化
圣明的教化。 南朝 宋 谢庄 《宋明堂歌·送神歌》:“睿化凝,孝风炽。顾灵心,结皇思。”旧唐书·文苑传中·贾曾:“至於所司教习,章示羣僚,慢伎淫声,实亏睿化。”
分類:圣明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