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救苦
见“ 救苦救难 ”。
分類:救苦
《國語辭典》:救苦救难(救苦救難)  拼音:jiù kǔ jiù nàn
拯救人的痛苦与灾难。《水浒传》第三四回:「刘高在马上死应不得,只口里念道:『救苦救难天尊!』」《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再得相见!」
《漢語大詞典》:救苦斋(救苦齋)
为解脱亡灵及水陆众生苦难而举行的斋僧法会。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是月,都下疫甚,帝於 重云殿 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参见“ 水陆道场 ”。
《國語辭典》:水陆道场(水陸道場)  拼音:shuǐ lù dào cháng
一种佛教法会。时间少则七天,多则四十九天,法会期间以诵经、设斋、礼佛、拜忏为主。以使六道众生脱离苦海。水陆是概括六道众生的生存环境,故称为「水陆道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红楼梦》第一○一回:「做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保佑家口安宁,亡者升天,生者获福。」也称为「水陆法会」、「水陆斋」。
《國語辭典》:救苦救难(救苦救難)  拼音:jiù kǔ jiù nàn
拯救人的痛苦与灾难。《水浒传》第三四回:「刘高在马上死应不得,只口里念道:『救苦救难天尊!』」《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弟子虔诚拜祷,伏望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使夫妻再得相见!」
《漢語大詞典》:救苦弭灾(救苦弭災)
解脱苦难,消除灾祸。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説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
《漢語大詞典》:解悬(解懸)
解救苦难。 唐 元稹 《和乐天赠樊著作》:“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 清 钮琇 觚賸·惠士陈言:“倐矣岁将改籥,持弩犹是藏机;胡然期已及瓜,解悬不辞袖手。” 李少石 《无题》诗:“莫讶头颅轻一掷,解悬拯溺是吾徒。”参见“ 解民倒悬 ”。
《國語辭典》:解民倒悬(解民倒懸)  拼音:jiě mín dào xuán
倒悬,缚人两足倒挂。比喻极为困苦。解民倒悬比喻解救人民于困苦之境。语本《后汉书。卷三六。范升传》:「升有一言,可以解天下倒悬,免元元之急。」
《漢語大詞典》:摄化(攝化)
佛教语。谓以佛慈悲之光明感化救苦众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钵逻耶伽国:“夫曲俗鄙志,难以导诱,吾方同事,然后摄化。” 唐 刘禹锡 《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遂以摄化为心,经行不倦。” 苏曼殊 《婆罗海滨遁迹记》:“以是因缘,摄化顽愚,尽超冥界。”
《漢語大詞典》:青华帝君(青華帝君)
即 东极青华大帝 ,道教称 太乙救苦天尊 。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 神霄玉清王 者,上帝之长子……其弟号 青华帝君 者,主东方,摄领之。”亦省称“ 青华 ”、“ 青华君 ”。太平广记卷四一引 前蜀 杜光庭 《仙传拾遗·刘无名》:“功满三千,然后黑籍落名, 青华 定籙。” 宋 陆游 《步虚》之一:“半醉骑一鹤,去謁 青华君 。”宋史·方技传下·林灵素:“浸浸造为 青华 正昼临坛、及火龙神剑夜降内宫之事。”
《國語辭典》:泥菩萨过江(泥菩薩過江)  拼音:ní pú sà guò jiāng
(歇后语)自身难保。因泥塑的菩萨一落入水中就溶化了,所以无法保佑他人。比喻自顾不暇,更谈不上要去帮助别人。如:「这件事你求我有什么用,现在我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也作「土菩萨过江」、「泥菩萨落水」、「泥菩萨过河」。
救苦斋
【佛学大辞典】
(行事)法会之名。梁武帝作之。佛祖统纪三十七曰:「中大通元年,京城大疫。帝于重云殿,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
救苦观音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高王观世音经之异名。续高僧传第三十九、法苑珠林第二十五有救生观音经,又曰高王观音经。佛祖统纪有十句观音经,经文只有十句。佛祖通载,稽古略有救苦观音经,此伪经也。观音慈林集中云:「救生经非今伪造救苦经。」可以为證。(参见:高王观世音经)
寻声救苦
【佛学大辞典】
(杂语)弥陀摄取念佛之众生也。般舟赞曰:「一切时中缘法界,摄取六道现身中,眼见耳闻心内事,寻声救苦刹那间。」
救苦救难
【俗语佛源】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因此,流传有「救世观世音、救苦救难观世音」的称号。「救世间苦」出于「妙智力」,出于「神通力广修智方便」,与下《楞严经·观音圆通》阐释义同:「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今以「救苦救难」表述拯救在苦难中的人。如郭小川《给一个瞎子》诗:「新民主主义呀,我看,就是救苦救难!」(禹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