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救(無救)
(1).没有救兵。汉书·李陵传:“上悔 陵 无救……乃遣使劳赐 陵 餘军得脱者。”后汉书·王霸传:“今闭营固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
(2).不加补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时难而治简,行枉而无救,是其所以穷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而无救於不解,果当从连环之义乎!”
(3).无所救助。列子·仲尼:“吾始知诗书礼乐,无救於治乱,而未知所以革之之方,此乐天知命者之所忧。”
《漢語大詞典》:赈救(賑救)
亦作“ 賑捄 ”。 赈济救助。太平广记卷十二引 晋 葛洪 神仙传·董奉:“ 奉 每年货杏得穀,旋以賑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 宋 洪适 《薛良朋进职制》:“尔奉行不懈,賑捄有劳,顾不赏可乎?”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五:“顾既荒而賑救之也难,未荒而预备之也易。”《中国歌谣资料·太平军打仗好军机》:“太平军来到扎了营,大队人马进入城,立即开包来赈救,白银发哩几十担。”
《漢語大詞典》:弘济(弘濟)
(1).广为救助。书·顾命:“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 釗 弘济于艰难。” 前蜀 杜光庭 《王宗寿常侍丈人山醮词》:“公私清泰,家眷安寧,即永荷众圣弘济之恩。”文献通考·经籍一:“本非有祖述 汤 武 ,弘济苍生之夙志。”
(2).宽宏,大度。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裴僕射 善谈明理,混混有雅致” 刘孝标 注引《冀州记》:“ 頠 弘济有清识。”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临刑东市,颜色不异” 刘孝标 注引魏志:“ 玄 ( 夏侯玄 )格量弘济,颜色不异,举止自若。”
《漢語大詞典》:濡沫
用唾沫来湿润。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语出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 南朝 宋 朱广之 《谘顾道士夷夏论》:“检其言也,彼我俱遣;寻其旨也,老释无际。俱遣则濡沫可遣,无际则不负高贵。” 唐 元稹 《酬白学士》诗:“卧辙希濡沫,低颜受頷颐。” 宋 苏轼 《和王晋卿》:“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瀆。”
《漢語大詞典》:赡给(贍給)
周济救助。后汉书·安帝纪:“癸酉,调 扬州 五郡租米,赡给 东郡 、 济阴 、 陈留 、 梁国 、 下邳 、 山阳 。”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 履谦 及父故将妻子奴隶尚三百餘人,转徙不自存, 泉明 悉力赡给,分多匀薄,相扶挟度 河 託 真卿 。” 清 厉鹗 《节妇田孺人传》:“ 振 为 英男 娶妇同居,赡给之与己子等。”
《國語辭典》:救护(救護)  拼音:jiù hù
救助保护。《后汉书。卷三三。朱浮传》:「上下燋心,相望救护,仰希陛下生活之恩。」《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每家门内各置一锣,但一家有贼,筛得锣响,十家俱起救护。」
《國語辭典》:回护(回護)  拼音:huí hù
包庇、袒护。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这是他自犯下来的,教我怎生回护他?」《金瓶梅》第五八回:「若是在家藏著,你进去对他妈说,教他快收拾一答儿来。俺就与你替他回护两句言语儿,爹就罢了。」也作「回护」。
《國語辭典》:回护(迴護)  拼音:huí hù
袒护、包庇。《老残游记》第一六回:「刚弼道:『你公公横竖已死,你何必替他回护呢?』」也作「回护」。
《國語辭典》:补救(補救)  拼音:bǔ jiù
弥补过失,矫正差错。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此乃补救之微权,亦是讥褒之妙用。」
《漢語大詞典》:补天穿(補天穿)
古代民间习俗。岁时广记·系煎饼引 晋 王嘉 拾遗记:“ 江 东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红缕繫煎饼饵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分類:民间习俗
《國語辭典》:济贫(濟貧)  拼音:jì pín
救助贫困的人。唐。皮日休 金钱花诗:「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也作「济困」。
《漢語大詞典》:获济(獲濟)
(1).得到救助。西京杂记卷一:“ 宣帝 被收……﹝臂上﹞繫 身毒国 宝镜一枚,大如八銖钱。旧传此镜照见妖魅。得佩之者,为天神所福。故 宣帝 从危获济。” 晋 潘岳 《马汧督诔》:“皇帝咨故督守 关中侯 马敦 ,忠勇果毅,率厉有方,固守孤城,危逼获济,宠秩未加,不幸丧亡。”
(2).得以成功;能够济事。 晋 支遁 《与梅太尉论州符求沙门名籍书》:“伏愿明公扇 唐 风於上位,待白足於其下,使怀道获济,有志俱全,则身亡体尽,毕命此矣。” 唐 元稹 《莺莺传》:“ 红娘 復来,连曰:‘﹝ 崔氏 ﹞至矣!至矣!’ 张生 且喜且骇,必谓获济。” 明 敖英 《绿雪亭杂言》:“物之贱者,时乎获济,其为物也,弘矣!”
(3).得以安全航行或渡过(江河等)。 唐 刘禹锡 《因论·儆舟》:“ 刘子 浮於 汴 ,涉 淮 而东……兢兢然累辰,是用获济。” 唐 袁郊 甘泽谣·韦驺:“ 騶 亲弟 騋 舟行,溺於 洞庭湖 ……﹝ 騶 ﹞移舟湖神庙下,欲焚其庙,曰:‘千金贾胡,安稳获济,吾弟穷悴,乃罹此殃,焉用尔庙为?’”
《國語辭典》:济渡(濟渡)  拼音:jì dù
使他人安全的通过水域。佛教以苦海比喻轮回,所以使他人脱离轮回苦海也称为「济渡」。《西游记》第二二回:「因此,特告菩萨,望垂怜悯,济渡他一济渡。」也作「济度」。
《國語辭典》:超度  拼音:chāo dù
1.凌驾、超越。唐。冯宿 天平军节度使殷公家庙碑:「猗那先子,超度名辈。远图中辍,贻庆后代。」
2.佛教或道教指藉由诵经或作法事,帮助死者脱离三恶道的苦难。《西游记》第一三回:「多亏长老超度,已消了罪业,上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又有极大的法船,照依佛家中元地狱赦罪之说,超度这些孤魂升天。」
《漢語大詞典》:赒恤(賙恤)
见“ 賙恤 ”。
亦作“ 賙卹 ”。 周济救助。礼记·孔子闲居“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汉 郑玄 注:“救之,賙恤之。言君於民有丧,有以賙恤之。”金史·雷渊传:“不迎送宾客,人皆以为倨。其友 商衡 每为辩之,且賙卹焉。” 清 卢文弨 《〈甬东卢氏族谱〉序》:“於富且贵者,无依附之耻;於贫贱而颠连困苦者,则当有賙恤之恩。” 吴组缃 《天下太平》:“他要赒恤村上贫苦无依的孤寡,他要重新修建那座关系着 丰坦村 盛衰祸福的神庙。”
《漢語大詞典》:呴濡
(1).犹呴沫。喻慰藉;救助。 清 钱谦益 《翰林院侍读学士缪公行状》:“与田夫牧竖偶语,呴濡疾苦,尔汝相狎。”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夫党錮诸贤,虽以风义相高,然呴濡依附,张众为势,视独行君子之风有閒矣。”参见“ 呴湿濡沫 ”。
(2).指吹泡吐沫。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 江 南石工以高资盆增土迭小山数寸……其下空处有沼,畜小鱼,游泳呴濡,谓之山水点景。”
《漢語大詞典》:呴湿濡沫(呴濕濡沫)
语本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清 钱谦益 《祭姚母文夫人》:“鏃礪道义,切磨文章,呴湿濡沫,蛩巨扶将。”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于 赵 氏祖子孙三世矣……菀枯盈虚,呴湿濡沫,未尝不相共也。”
《國語辭典》:周济(周濟)  拼音:zhōu jì
1.对穷困的人给予接济救助。《儒林外史》第八回:「周济之情,不死当以厚报。」《红楼梦》第六四回:「素日全亏贾珍周济,此时又是贾珍作主替聘。」也作「赒济」。
2.人名。(西元1781~1839)字保绪,一字介存,晚号止庵,清江苏荆溪人。嘉庆十年中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为著名的词人及词论家,著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并编有《宋四家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