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同舟敌国
 
同舟虽笛
 
敌国同舟
 
敌国舟中
 
相关人物
吴起


《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吴起〉~266~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东观汉记校注》卷十〈吴汉传〉~334~
吴汉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例句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柳宗元 古东门行

《國語辭典》:敌国(敵國)  拼音:dí guó
1.仇敌之国。《战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水浒传》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贼势,甚于北边强虏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漢語大詞典》:一敌国(一敵國)
可以与本国相匹敌的一个国家。史记·游侠列传:“天下骚动,宰相得之,若得一敌国云。”后汉书·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脩战攻之具,乃叹曰:‘ 吴公 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宋 谢采伯 密斋笔记卷二:“ 班固 以为平日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
《漢語大詞典》:隐然敌国(隱然敵國)
见“ 隐若敌国 ”。
《國語辭典》:隐若敌国(隱若敵國)  拼音:yǐn ruò dí guó
沉著威重如敌对之国。语本《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分類:对国国家
《國語辭典》:隐若敌国(隱若敵國)  拼音:yǐn ruò dí guó
沉著威重如敌对之国。语本《后汉书。卷一八。吴汉传》:「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分類:对国国家
《國語辭典》:舟中敌国(舟中敵國)  拼音:zhōu zhōng dí guó
同船的人都成了仇敌。语本《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比喻亲信叛离。唐。陆贽 论关中事宜状:「是知立国之安危在势,任事之济否在人。势苟安,则异类同心也;势苟危,则舟中敌国也。」
《漢語大詞典》:富堪敌国(富堪敵國)
见“ 富可敌国 ”。
《國語辭典》:富可敌国(富可敵國)  拼音:fù kě dí guó
个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资财相比。形容极为富有。《镜花缘》第六四回:「盖卞滨自他祖父遗下家业,到他手里,单以各处田地而论,已有一万馀顷,其馀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敌国。」
《國語辭典》:富可敌国(富可敵國)  拼音:fù kě dí guó
个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资财相比。形容极为富有。《镜花缘》第六四回:「盖卞滨自他祖父遗下家业,到他手里,单以各处田地而论,已有一万馀顷,其馀可想而知,真是富可敌国。」
《漢語大詞典》:敌国通舟(敵國通舟)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清 黄遵宪 《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漢語大詞典》:敌国外患(敵國外患)
指来自敌对国家的侵略骚扰。《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恆亡。” 章炳麟 《藩镇论》:“敌国外患,日冯陵而无已。”
《漢語大詞典》:敌庭(敵庭)
犹敌国。《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加 吴 楚 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参见“ 敌国 ”。
分類:敌国
《國語辭典》:敌国(敵國)  拼音:dí guó
1.仇敌之国。《战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水浒传》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贼势,甚于北边强虏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漢語大詞典》:雠国(讎國)
敌国。左传·哀公八年:“君子违,不适讎国。”战国策·秦策三:“因天下之力,伐讎国之 齐 ……除万世之害,此 燕 之长利,而君之大名也。”
分類:敌国
《漢語大詞典》:交体(交體)
指敌国。逸周书·武纪:“失德丧服於邻家则不顾难矣,交体侵凌则不顾权矣。” 朱右曾 校释:“交体谓敌国。”
分類:敌国
《國語辭典》:卖国(賣國)  拼音:mài guó
为私利而通敌,以致危害国家。《史记。卷六九。苏秦传》:「人有毁苏秦者曰:『左右卖国,反覆之臣也,将作乱。』」
《漢語大詞典》:戎心
谓敌国入侵的野心。国语·晋语一:“疆埸无主,则啟戎心。”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襄阳始末》:“事有适值,必生戎心,詎容以疆场小小交兵视之哉!”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今藎臣骑箕,戎心日肆。”